李承乾微微皱眉,眼中满是追忆之色,率先打破沉默:“青雀,母亲一生贤良淑德,恩泽万民,虽已离去,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心间。我近日辗转反侧,总想着为母亲做些什么,以追念她的福泽。”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仿佛母亲的身影就在眼前。
李泰轻轻点头,眼神中同样流露出伤感,他握紧拳头,语气坚定地说:“兄长所言极是,母亲的慈爱与智慧,我等没齿难忘。我也正为此事思虑,不如我们为母亲追福,在圣地建造石窟,供奉佛像,让佛法的光辉永远庇佑母亲。”李泰说着,眼眶微微泛红,他想起母亲在世时对他们的关怀备至。
李承乾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此计大妙!建造石窟,让后世之人皆能瞻仰礼拜,为母亲祈福诵经。只是,这选址何处为宜?”他来回踱步,脸上满是思索的神情。
李泰也站起身,踱步思索片刻,目光炯炯地说:“兄长,敦煌乃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汇聚四方文化;龙门则山河壮丽,气势恢宏。依我之见,在敦煌和龙门分别建造石窟,定能彰显母亲的恩泽,也让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李泰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两座石窟的宏伟景象。
李承乾面露赞同之色,来回踱步,思索着其中细节:“甚好,敦煌与龙门皆是绝佳之地。只是这石窟的建造,需融入独特的风格,方能体现对母亲的敬意。”他微微眯起眼睛,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构想。
李泰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兄长,我听闻天竺的佛教艺术精妙绝伦,那飞天的飘逸、莲花纹样的圣洁,无不令人赞叹。我们何不在石窟中融入天竺风格,让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为母亲献上独一无二的祈福之礼。”李泰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对这个想法充满了期待。
李承乾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拍了拍李泰的肩膀:“青雀,你我果然心意相通。融入天竺风格,既能展现大唐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能让石窟别具一格。”李承乾看着李泰,眼神中充满了兄弟间的默契。
商议既定,兄弟二人即刻传召工部,令其招募民间设计高手,为石窟设计图纸。
数日后,工部甄选的一众民间设计高手齐聚宫殿偏厅。厅内布置简洁而不失高雅,四周墙壁上挂着名家字画,中央摆放着几张宽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宣纸、笔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李承乾端坐在主位,神色威严。李泰在一旁,同样气场不凡。台下的设计高手们身着朴素但整洁的服饰,虽来自民间,却个个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专注,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皇家使命的敬畏。他们有的微微抬头,眼神坚定,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设计;有的则低头沉思,仿佛还在脑海中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第一位设计高手,名叫张匠,他身材魁梧,面容坚毅。他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对着李承乾恭敬说道:“陛下,这是我为敦煌石窟设计的草图。”随后又向李泰躬身,“魏王殿下,我设想在石窟内融入天竺风格的飞天与莲花纹样。飞天身姿轻盈,彩带飘逸,似要从石壁上腾飞而起;莲花纹样则刻于壁顶与柱间,寓意圣洁与吉祥。在佛像的雕刻上,受天竺佛教艺术影响,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神态的灵动,使佛像更具慈悲祥和之态。”张匠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图纸上的细节,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承乾与李泰起身,凑近仔细端详图纸。只见那图纸上的飞天,线条简洁却生动,仿佛下一秒便会舞动起来;莲花纹样精致细腻,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李承乾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这飞天与莲花纹样设计得甚是精妙,将天竺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佛像的神态也把握得恰到好处,灵动而不失庄重。”李承乾轻轻抚摸着图纸,对张匠的设计十分满意。
李泰也不禁赞叹道:“不错,张匠师傅果然技艺高超。这融合了天竺风格的设计,让敦煌石窟更具神秘而灵动之美。”李泰的目光在图纸上流连忘返,对飞天和莲花纹样的设计赞不绝口。
紧接着,另一位名叫王艺的设计高手呈上了龙门石窟的设计图纸。王艺身材清瘦,气质儒雅,先向李承乾行礼:“陛下。”又转向李泰,“魏王殿下,我设计的龙门石窟,同样融入天竺艺术特色。新造佛像的姿态借鉴天竺佛像的优美弧度,服饰则采用天竺特色的轻薄质感与华丽纹饰,展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同时,结合龙门的山势地形,让石窟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王艺的声音沉稳而自信,向两位殿下阐述着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承乾与李泰再次俯身查看图纸。只见龙门石窟的佛像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