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56章 沙盘推演,直指要害

第556章 沙盘推演,直指要害(2/3)


    周瑜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自然也想过火攻,但将“铁索连环”的弊端如此直白、如此笃定地指出来,并将其上升到“自缚待宰”的高度,还是第一次。

    “其二,号令不一,调度混乱。”

    我继续在地板上比划,

    “曹军水师,成分庞杂。有新降的荆州水师,有从青、徐等地调来的部分水兵,更有大量从未上过船的北方旱鸭子。

    将军试想,荆州降卒心怀故主,未必肯为曹操死战;

    北方士卒不习水性,惊惧慌乱;

    各部将领互不统属,号令旗语五花八门。

    如此庞杂之师,平日操练尚可勉强维持,一旦临阵交锋,稍遇挫折,必然后先失序,彼此冲撞,不待我军攻击,已自乱阵脚!”

    我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

    “昭曾留意观察对岸曹军操练,常见旗号不明,舟船拥挤,进退失据之象。

    此非一日之患,乃其痼疾所在,非短时可改。”

    周瑜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关于曹军内部协同的问题,他作为江东水师统帅,自然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我(通过玄镜台)了解得如此细致。

    我所说的“观察到的现象”,精准地戳中了他可能正在担忧,或者已经掌握部分情报但尚未完全确认的痛点。

    “其三,布防疏漏,可乘之机。”

    我的木炭指向了地图上的几处特定水域,

    “曹军兵力虽众,但长江江面宽阔,支流众多。

    其主力必然屯于乌林、樊口一线,以图控扼长江主航道,威逼夏口、柴桑。

    然,其兵力分散于漫长防线,加之不熟地理,对某些次要水道、隐蔽港汊的防御,必然存在薄弱环节。”

    我用木炭在地图上重重地点了几个位置:

    “例如,此处(指向一个支流入口),水流湍急,夜间视野不佳,曹军巡哨船只恐难覆盖周全,或可为我军小股精锐渗透袭扰之通道。

    再如此处(指向一片芦苇荡),地势隐蔽,若遣熟悉水性之士潜伏,或可侦得曹军虚实,甚至……”

    我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这些“疏漏之处”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玄镜台斥候冒着巨大风险,结合水道图和实地勘察得出的结论。

    我将其包装成基于地图的合理推测,既显得合情合理,又展示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战术眼光。

    周瑜顺着我指点的方向看去,眼神变得异常锐利,仿佛要将那几个点深深印在脑海里。

    他没有说话,但微微抿起的嘴角,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以上三点,或为皮毛之患。”

    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

    “曹军水师,尚有一处真正的死穴,如不扼住,则前三弊皆不足虑;

    若能击中,则曹军纵有百万之众,亦将不战自溃!”

    周瑜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紧紧锁定我:

    “子明先生请讲!”

    连称呼都从之前的“子明先生”变成了更显郑重的语气,显示出他被我最后这句话彻底勾起了兴趣。

    我深吸一口气,用木炭在地图上从襄阳方向沿着汉水、长江一路画下来,最后重重地指向了靠近乌林水寨后方,但又不在主航道上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粮道!”

    我一字一顿地说道,

    “曹军八十三万(姑且信之),每日人吃马嚼,耗费粮草辎重何止万千?

    如此庞大的消耗,单靠荆州本地搜刮绝难支撑,其粮草大部,必然依靠水路从后方(许都、邺城等地)转运而来,经汉水入长江,再送抵乌林大营。”

    “其粮草转运船队,必然规模庞大,戒备森严。

    然,百密一疏。如此漫长的水路运输线,必有其脆弱节点!”

    我的木炭最终停留在了那个点上,

    “据昭推测,此处,鱼腹口/龙回矶,地势险要,水流变缓,大型运粮船队在此处必须减速甚至可能需要换载小型驳船进行转运,且附近缺乏可供大部队驻扎策应的陆地依托。

    若能以一支精锐水师,乘夜突袭,断其粮道,焚其粮草……”

    我没有继续说下去,后果已经不言而喻。

    我说出的这个地名和判断,是玄镜台花费巨大代价,结合了地理勘探、对曹军后勤路线的分析、以及对沿途水文条件的评估,最终得出的最高优先级的可打击目标。

    这个情报的价值,远超之前任何一点。

    望楼顶层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江风依旧在窗外呼啸。

    周瑜死死地盯着地板上那个被木炭重重点出的位置,仿佛要将那块木板看穿。

    他的胸膛微微起伏,眼神中充满了震惊、思索、怀疑,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知道粮道的重要性,也肯定考虑过袭扰粮道,但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