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河山 > 第226章 广寒秋(再)

第226章 广寒秋(再)(1/2)

    昨夜月黑风高,从遇袭到敌退时间极短,也未瞧清那伙歹人面容,但杨二定必是在其中的。

    听武松说,杨二这些年应该都在真定府那边厮混,距离榷场不远,极有可能是搭了一伙人行私市勾当。

    那么,杨二和潘家会有何瓜葛呢?

    “必是有交集的。”许贯忠如是说:“往来宋辽走运私货无非是那几样,茶马,书籍,铁器。杨二那伙人具体不清楚做的甚底买卖,潘家这边茶叶、书籍这两样总是有的。”

    “苏学士的作品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朝廷倒是将大学士的文集列为禁榷,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在辽国、高丽那边可是广为流传。”

    王棣愣了愣,还真是不清楚这方面的事情。这算禁止文化输出吗?不应该哪,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才对。文教同化、思想灌输才是最可怕的侵略手段,兵不血刃便可种族灭绝。

    见王棣不解,许贯忠又说了说关于书禁一事。

    大宋在对辽贸易中的书禁,以保护自身利益,进而构建出有形的文化疆界事情。

    当然准确来说,不只是大宋对其实行书禁,辽国亦对宋朝进行书禁。

    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宋辽都互相以各种方式来禁止本朝书籍外流。

    而通过榷场贸易是进行书禁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榷场也可以视为双方合法书籍交流的一个市场,只不过可以交易的书籍仅限于“九经书疏”,其他书籍皆为禁书,不得交易。

    榷场交易主要是河北四榷场: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在四大榷场刚刚建立没多久,大宋就开始“书禁”,真宗景德三年九月,朝廷下诏:“民以书籍赴缘边榷场博易者,自非九经书疏,悉禁之。违者案罪,其书没官”。

    如果说刚开始的惩罚只是没收书籍的话,那么到了神宗在位时期,为了“书禁”彻底,开始加大惩罚力度。在元丰元年,朝廷再次颁布了禁令:“诸榷场除九经疏外,若卖余书与北客,及诸人私卖与化外人书者,并徒三年,引致者减一等,皆配邻州本城,情重者配千里。许人告捕,给赏”。也就是之前惩罚只是没收书籍,现在改为处三年徒刑,是大大的加大了惩罚力度。

    当然除却榷场以外,大宋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视,对于一切可能流通禁书的环节都加以限制。

    诸如想要在根源上杜绝“书禁”问题,屡屡颁布对于民间雕印书籍的禁令,以在源头上控制书籍,来避免“禁书”流于辽国。

    许贯忠又举一例:“九月,高丽使臣向我国提出购买《册府元龟》等重要书籍,苏学士便持反对态度,理由是:‘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今高丽与契丹何异?’。”

    王棣想了想,还真有这印象,“东京时报”似曾发了篇专稿。高丽求购那批书籍时,在朝中引发争议,最后还是经管此事的礼部尚书苏轼拍板定夺:不卖。

    为何如此?

    许贯忠解释为:“我朝虽然商品经济发达,热衷于对外贸易,以此换来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但并不做书籍生意,反而在各方面禁止书籍流通于外国,当然这并非是文化上的自我封闭,究其原因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尽量不使书籍流通于外,免得邻国了解太深,方便了我军事行动。”

    “当然,辽国也对我国实行书禁,而且更为严厉,有禁书传入中国者皆死之法。”

    许贯忠捋捋新蓄的胡须,民族自豪感爆棚:“当然,我国在文化上登峰造极,辽国书禁对我压根没有什么影响,是可有可无。而我朝对辽国书禁,自然对其影响很大,因此所谓互相书禁,实则重点在于我朝防止书籍外流。”

    “只不过,禁是禁不了的。小苏学士尝言‘访闻此等文字贩入虏中,其利十倍。人情嗜利,虽重为赏罚,亦不能禁’,可谓是一针见血,十倍利之,岂不令走私者趋之若鹜乎?”

    老苏、大苏、小苏,父子兄弟三人俱为天下闻,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论语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还有《三郎文集》可都在禁书之列哦。”许贯忠不无羡慕,自惭形秽倒是没有的,此君可是相当的心胸开阔呢,绝不会与王棣这个妖孽才子比拼才情。

    “染墨轩”加快了出版事宜,不日,《孟子集注》也将面世,王棣用作文坛敲门砖的“四书章句集注”很快便能成辑,这也奠定了他在大宋文坛的地位,跻身于当世文学大家之列。

    至于“三郎文集”,则是苏过、许五先几个“合伙密谋”的产物,里面收录了王棣的诗词文章,打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科举三元郎的名头大卖特卖。

    话说,王棣身上的名头多,名号也多,诸如“王三郎”、“王初见”、“王三元”之类,响亮的很。而他的书法渐臻大成,被称作“三郎体”,书帖流于市面极少,即便是叫价一千贯一幅,也是有价无市。凡此种种,坐实了他当世年轻第一人的地位。生子当如王三郎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