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河山 > 第219章 招潮(2)

第219章 招潮(2)(2/2)

却是不在此例,如潘、卢二家便各捐万贯,余者数千贯到数百贯不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既到宝地,王棣自是做过不少功课,这潘氏族长叫做潘延吉,乃是潘美的从侄孙,京中供闲职的潘孝严得唤他声“叔父”。

    在王棣这,“孝严”、“孝慈”这种名儿确是耳熟的,不过在京师并未见过潘氏中人,而今到了大名,也没那心思去结交地头蛇。嗐,大抵是“潘仁美”所致,那个时空的演义小说可是将潘美丑化的不要不要的。

    他倒是没想过,上任数月,会以那样的方式造访潘氏宗邸。

    八月到任,一番开挂般的快刀斩乱麻,瞬间淋灭了某种火焰。新官上任三把火,反之亦然,自是有拖后腿或对着干的。

    临出京前,少年皇帝诏王棣入宫,君臣应对小半个时辰,期间只有李彦、童贯在场,即便是几个丞相也是不甚了了。其实也无甚,在王棣看来,皇帝只是一少年,哪谈得上雄才大略,竟是多多少少有着追星之心。

    不过,王棣也算是浸淫官场经年的,早学会了见微知着的本事,尽管皇帝表现的礼贤下士,但眼睛是不会骗人的。其时,王棣心中便想:“这厮……叛逆期憋屈坏了,早早晚晚得做出些大事来。”

    他倒是知道那个时空里赵煦做了些啥事,只是这个时空从细节处开始变,搞得他不敢推断接下去的走向,自然也不会得意忘形。

    反而是皇宫那片建筑群威严过甚,全无人气味儿,让他极不舒服。事后细想,大概寻出了缘由——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也有可能成为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少年而言。呃,少年皇帝不是愚公,在寻摸个机会移山呢,许是底气不足,欲借外力引为奥援。包括之后王棣大婚时宫中的赏赐,官家是在昭告天下,王棣这位天子门生已在皇帝毂中也。

    于王棣而言,不惊不喜,皇帝这种帝王心术实在是于他无效的。说难听点,这种洗脑术比起那个时空的 xiao都相去甚远,至于“威严”,王三郎这十几年接触的都是谁啊,还能稀里糊涂的喜极而泣不成?

    但庆幸之心还是有的,外放附郭知县已是超格提拔了。至少在某些人看来,王大丞相这位嗣孙非同常人。

    他能感觉到皇帝对自己的看重,但也谈不上简在帝心,这样倒也不错,正好扯着虎皮做大旗嘛。就如在这元城县,将该用可用的手段使了一遍,能明显感觉秦县丞之流态度的转变,至少表面上毕恭毕敬,给足了他这位主官面子。

    对秦敏学,他观感不佳,虽然对方勤于公事亦不会阳奉阴违,怪就怪在他给儿子取了个“秦桧”的名儿。再者,县丞大人与潘氏往来甚密,这也让他隐隐觉得其中有猫腻,盖因上任不久,不至于武断鲁莽,还需慢慢观察。

    县衙中另外几人,如大小押狱蔡福蔡庆兄弟、董超董霸兄弟对知县大人甚是恭敬,每每籍机表忠心,无非是想傍上这座大靠山而已。

    对于这两对兄弟,可用之,却不可信之。王棣看重的是武松及索超。

    索超,本是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上梁山后排名第十九,为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一,惯使一把金蘸斧。因他性急,上阵时当先厮杀,人称“急先锋“。梁山攻打大名府时,索超被擒后归顺梁山……

    呃,尽信书不如无书。王棣麾下这马军都头使的是马头刀,确也武艺高强,只稍逊于武松,脾性忠直,不善言辞,丝毫瞧不出“急先锋”本色,平素只与三两个捕快吃吃酒,全然不知经营。

    至于武松,王棣终究是让苏三与其打了一场。一过招,武松便晓得对手的来路,几个照面后伺机收招,与苏八叙了师门,惊喜交加。

    待知道王棣也得了周侗指点拳法,勉强算是关门弟子,武松神情便变得不自然起来。

    知县大人算是师弟,可自己却站在县丞一边,很尴尬的有没有?

    王棣倒也没有趁机强行要武松改换门庭,要用这位便宜师兄也还得考察一番。

    此趟去潘店,他便带上了武都头。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