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谋谋天下 > 第135章 上书建言(四)

第135章 上书建言(四)(3/3)

他的学术渊源与治国理念。若说刘秉忠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倒不如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杂家。

    从他前面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其治国思想的重心,始终围绕着道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他认为,只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就能够实现大治。这一以道治国的理念,贯穿了他为朝廷出谋划策的始终。

    至于尊崇孔子,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建议,虽在他的治国理念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长久以来儒学教育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在这些方面,刘秉忠的建议更多是一种陪衬,旨在通过文化教育,提升百姓的文化素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刘秉忠虽以道家治国理念为核心,但他对教育也极为重视,其目光不可谓不长远,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百姓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而佛教相关的内容,在刘秉忠的这些建议之中,根本没有丝毫体现的痕迹。他甚至连弘扬佛法这样的事宜,都未曾提及。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测,他所谓的精通佛法,不过如同苏东坡一般,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闲来无事的爱好,进行研究与探讨罢了。所以,若称其为“假和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在他的治国理念和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中,鲜少能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秉忠后来自号长春散人,这显然是一个道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极有可能受到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影响,心向往之,渴望与之看齐。

    的确,当年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北游,成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止杀”这一理念,对于当时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局势而言,无疑是一剂良药。成吉思汗欣然应诺后,迅速采取行动,消弥了各部之间的仇隙,成功整合了蒙古族内部的力量。

    这一举措,对于蒙古帝国的崛起意义重大,使得蒙古帝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更加稳固和强大。所以,成吉思汗对丘处机极为尊重,将他视作“仙师”。

    对于这段历史,刘秉忠肯定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甚至可以说印象深刻。

    后来,当忽必烈再度起兵灭南宋时,刘秉忠便向他提出了要大张“止杀”大旗的主张。

    这一主张的背后,蕴含着刘秉忠深深的智慧与慈悲情怀。他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希望通过“止杀”这一理念,让元军在征战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无辜百姓的伤害,不受到南方的决死抵抗。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战争对社会的破坏,保全无数南方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南方百姓的支持与认可,为元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主张,无疑是刘秉忠“以民为本”治国理念的又一生动体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智者的广阔胸襟和对苍生的深切关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