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140章 朱元璋的警觉!

第140章 朱元璋的警觉!(1/2)

    “臣安南国使者......”

    “臣苏禄国使者.......”

    “臣苏门答腊国使者......”

    “臣爪哇国使者......”

    “臣锡兰国使者......”

    “叩见大明大皇帝陛下!!!”

    庆典当晚,皇宫各处彩灯高挂,热闹非凡!

    百官分列两旁,笑容满面。

    玉阶下,十几个来自海外的使者躬身礼拜,做得滴水不漏,有板有眼。

    上殿之前,有礼部官员专门培训过,才入朝见驾的。

    否则,各国礼数风俗不同,一人一个样,还不乱套了,看着也让人心烦。

    “诸位免礼,平身!”

    朱元璋表现的极为兴奋,毕竟这么多海外使臣来朝,是买他的面子,满足上位者的虚荣。

    瞧瞧!

    我大明开国至今,已经做到了四夷宾服,八方来贺。

    比起强汉盛唐,也毫不逊色!

    兴奋了好一会儿,老朱保持着威严肃穆,继续说道。

    “列为尊使远道而来,说明你们的国君心里记挂大明,朕亦感到欣慰......”

    “值此良宵美景,让我们共同举杯,把酒言欢!”

    “以后,若是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向朕开口不妨!”

    “我朝乃上邦大国,而你们远居海外,虽不能常常入朝见驾,聆听教化,但我们理当事以兄弟之礼,情同手足......”

    果然,两句话把人家说成弟弟了,一副唯我独尊的老大哥派头。

    各国的使臣们听了,赶忙赔上笑脸,点头称是。

    他们坐船而来,登陆之后,赶了很久的路,才抵达大明的国都。

    足以说明,这个国家领土之大,幅员辽阔。

    刚进城,就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惊呆了。

    不愧是泱泱华夏,天朝上国,街道宽敞,物产丰盈,百姓待人温良和善,遵规守矩。

    比起他们那一洼之水,穷乡僻壤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若不是要回国复命,他们还真打算买房置地,留下常驻,从此就不走了!

    就算死,也要埋在这片风水宝地。

    接着,见时候差不多了,朱元璋身边的侍从太监扯开嗓子,高声喊道。

    “皇帝有旨,请各国使节进献寿礼!”

    下面的使臣信心满满,微微扬起了头,都在暗自较劲,觉得自己的礼物能力压全场,一鸣惊人。

    当礼部官员依次朗诵清单明细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原因无他,他们送来的礼物,查重率太高了,堪比后世的大学论文......

    尤其苏禄、爪哇、锡兰这些南洋岛国,拿出手的,清一色是香皂、白糖、方便面一类的。

    不出意外的,和李善长有关。

    毕竟,在南洋诸岛,这些东西也刚刚流行起来,而且深受追捧,名气日盛一日。

    他们那里的国君觉得,大明应该没有,而且市面上卖得很贵,价格不菲......

    索性就当成礼物,给送了过来。

    要是老朱知道,几百年后,这些东西稀松平常,花几块钱就能买到,表情不知会有多么难看!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文武百官也很惊讶。

    他们倒不是计较,诸国送来的礼物大同小异,而是对香皂、白糖这些名字,都没听说过。

    难道,区区海外小国,化外之地,物产竟如此丰富,能拿出连大明都没有的东西?

    一时间,百官开始头脑风暴,浮想联翩!

    这些寒窗苦读的饱学之士,不得不承认自己见识短浅,坐井观天了。

    但转念一想,不过是奇技淫巧,旁门左道。

    哪里比得上诗书文章,礼仪教化?

    没多久,略受打击的自信心,很快就占领高地了。

    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怎么能崇洋媚外,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

    让人笑话了,脸面往哪搁?

    “大皇帝陛下,我等送您的礼物中,那个四四方方的,便是香皂......”

    “可用于沐浴净首,增白去污,持久留香。”

    “而那个粉末状的,与海盐相似的东西,便是白糖,入口即化,甜香四溢,是可以吃的!”

    好在,一名使臣站出来,给了解释。

    要不然,咱大明的精英们,恐怕连这些东西是何用途都不知道!

    “哦?”

    朱元璋听罢,便使了个眼色。

    身旁的小太监心领神会,从使臣手中接过盒子,先自己尝了尝,觉得没有毒,才转交给皇帝。

    “嗯,果然如此!”

    打开盒子,里面装着白色的粉状物,堆得像小山似的。

    耐不住好奇,用手指蘸了蘸,缓缓送入口中。

    “嗯,的确很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