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途中,每到一个国家,就像那脱缰的野马,到处游玩,过足了瘾。
见识到各种异域风情的女子,大饱眼福。
从而,得出了结论......
怪不得,那些有钱人都喜欢出国旅行定居呢,真的是能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
五光十色,百花齐放。
这才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总待在一个地方,思维很容易受到限制。
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东西,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竞相追捧。
仅在苏禄国一地,船上装载的商品,白糖、香皂一类的,就卖光了三分之一,换来真金白银。
离开时,李善长敏锐的察觉到,这个国家频繁调动军队,似乎有对外用兵的迹象......
可只是闪过这个念头,并未当回事。
国与国之间,因为各种冲突,举兵开战,再寻常不过了。
他又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把裤衩外穿的超人,跑来干涉他国内政,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接着,又相继去往了苏门答腊,爪哇、孛泥等地。
按照出发前的规划,甚至不用走完全程,就可以空船而归,赚得盆满钵满......
生意的底层逻辑,就是将你手中货物,运到没有的地方,大力宣传,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从中换取高价。
那些世界老牌帝国,之所以要寻找新大陆,就是因为内部产能过剩,仓库积压,需要新的商品倾销地。
可谓一本万利,简直不要太好赚。
只要运作得当,不引起本地人的反感,光是数钱就能数到手发麻。
况且,这年头还没有关税这一概念,给李善长省了不少。
除去成本,利润甚至能翻十几倍。
若是每年都走一趟,他有信心冲击福布斯排行榜,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
李善长一行人周游各国,大发横财。
在海上整整飘了好几个月,暂且按下不提。
很快,按照明朝历法,时间来到十月中旬,朱元璋一年一度的寿诞。
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并非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听说神州大地上,崛起了一位汉人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建立新的王朝。
周边的那些小国,不禁生出了抱大腿的想法。
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
派人送点土产,礼尚往来,先混个脸熟再说。
以后和别的国家开战,也有个靠山帮手,从中调和矛盾,主持公道。
最不济,也能蹭顿饭吃......
大明,奉天殿。
礼部尚书整顿衣冠,出班奏报。
“陛下,海外诸国,纷纷派来使节......”
“如爪哇、苏门答腊、孛泥等国,要在您华诞之日,入朝称贺,进献贡品!”
“这正说明了我朝威仪赫赫,声名远播四海,陛下您是真龙天子,不世出的帝王。”
“人家远道而来,我们当扫榻相迎,厚加礼赐,不可失了天朝体面,君王风范......”
言未毕,殿上的文武大臣抓住机会,狠狠的拍了他朱元璋的马屁!
“陛下,番邦入朝进贡,俯首称臣,乃是我大明国力强盛,兴旺发达之兆!”
“正好让他们见识一下,天朝上邦,大国气象!”
“更能体现出,您的恩德如海,善结友邻。”
“庆典当日,理应对诸国使节予以重赏,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土后,宣传大明的情谊,彰显国威!”
古代外邦进贡,又被称为朝贡贸易。
说白了,就是国与国之间,官方做点生意,同时搞好关系。
而且,从两汉到明清,一直如此。
但中原的君主好面子,脑回路也比较清奇。
原本是两国间的平等贸易,互通有无,但这帮皇帝和大臣们,非得理解为是小国对大国的臣服,虚荣心极其满足。
你来我这送礼,叫朝贡!
我回馈给你的,那是赏赐,表示对小国的恩典!
抱着这种死要面子的心态,两千年的朝贡贸易,很多时候,都是在打肿脸充胖子,赔本赚吆喝!
通常,送出去的东西很多,得到的只是对方带来的土特产一类。
反正羊毛出在百姓身上,皇帝怎么会心疼?
碰上杨广那么脑残皇帝,一场酒会下来,要是喝嗨了,听了几句奉承,心花怒放,开口就要送出去十几二十万匹丝绸。
不仅败家,还是纯纯的冤大头!
人家一年要是勤快点,多来几趟,不用干别的,就能实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