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
百姓们听说韩愈的侄孙要酿酒治病,都觉得新鲜,有的好奇地来看热闹,有的暗地里笑话他:“这毛头小子懂啥,酿酒能治病?怕不是疯了吧。”韩愈也替他捏把汗,可看韩湘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又不好多说啥。
韩湘不管别人咋说,每天准时去院子里查看,一会儿添点柴火,一会儿对着酒缸念念有词,那认真的样子,就像在伺候啥稀世珍宝。有回半夜起了大风,把缸盖吹掉了,韩湘光着脚丫子就跑出去,抱着缸盖往回盖,手被地上的石子划破了也不在意,只顾着看缸里的酒有没有洒出来。韩愈站在窗前看着这一幕,心里头五味杂陈,觉得这侄孙是真的长大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第四十九天头上,天刚蒙蒙亮,韩湘就把韩愈和几个生病的百姓叫到院子里。他深吸一口气,掀开了第一个酒缸的盖子。就在盖子掀开的那一刻,奇迹发生了——缸里的酒液清澈见底,一股奇香扑面而来,香得人骨头都酥了,更奇的是,酒液上面竟然浮着一层小小的白花,像是刚从枝头摘下来的梅花,还带着露珠呢。
大伙儿都看呆了,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韩湘又掀开第二个缸盖,里面飘着的是红色的花,像一团团小火苗;第三个缸盖掀开,是黄色的花,金灿灿的晃人眼;第四个缸盖掀开,是蓝色的花,像天空一样明净。四个缸里,四种颜色的花,在酒液上轻轻摇晃,好看得让人忘了呼吸。
“这……这是啥神仙酒啊?”一个老头结结巴巴地问。韩湘笑着说:“这叫百花酒,能治百病。”他舀出一碗带白花的酒,递给一个浑身发痒的小伙子:“你试试。”小伙子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刚咽下去,就觉得浑身舒服,身上的痒劲儿一下子就没了,他低头一看,胳膊上的红疙瘩也消了不少。
“真管用!真管用!”小伙子高兴得直蹦。其他人见了,也赶紧上前要酒喝。韩湘一一给他们舀酒,喝了酒的人,不管是啥病,都觉得舒服多了,有的当场就好了大半。韩愈站在一旁,看着缸里的花,又看看韩湘,突然明白了啥,喃喃地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打那以后,韩湘子造酒开花的事儿就传开了,从潮州传到长安,又从唐朝传到宋朝,越传越神。有人说他酿的酒喝了能长生不老,有人说他那酒坛里的花能驱邪避灾,还有人说他后来成了仙,跟着吕洞宾他们去游山玩水了。
其实啊,这故事里的道理,就像韩湘子酿的酒一样,得慢慢品才能明白。韩愈一生主张儒家之道,却偏偏被信道教的侄孙点化;韩湘子不爱功名,却用酿酒开花的方式救了百姓,这世上的事儿,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呢?就像那酒里的花,看着是花,其实也是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最妙的地方。
后来韩愈在潮州做了不少好事,百姓们都念他的好,为他建了祠堂。而韩湘子呢,据说真的成了八仙之一,常常背着个花篮,篮子里就装着他当年酿的酒和开的花,走到哪儿,就把福气带到哪儿。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还能听见他在云端唱着歌,唱的就是那首“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只是歌声里没有了当年的愁苦,多了些洒脱和自在。
这故事传到宋朝,又添了些新的细节。说有个书生,赶考路上得了重病,躺在破庙里等死,正好遇上韩湘子路过,给了他一杯带花的酒,书生喝了之后,病立马就好了,还考中了状元。还有的说,有个小媳妇,丈夫外出做生意,三年没回来,她天天以泪洗面,韩湘子见了,给她酿了坛酒,酒里开出朵并蒂莲,没过几天,她丈夫就回来了,原来是在路上遇着劫匪,被好心人救了,耽误了行程。
这些传说啊,真假咱先不说,可里面藏着的,都是老百姓的念想。谁不希望有那么一种酒,能驱散病痛,能带来团圆,能让人心里头的愁苦像那酒里的花一样,漂漂亮亮地绽放,然后舒舒服服地散去呢?
韩湘子造酒开花,说到底,酿的不是酒,是人心;开的不是花,是希望。就像咱现在,日子过着过着,难免有磕磕绊绊,可只要心里头有那么点盼头,像韩湘子守着他的酒缸一样,守着那份希望,总有一天,咱的生活也能像那酒里的花一样,开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来。
这故事啊,还得接着往下传,传到下个朝代,传到咱现在,传到以后的日子里,因为那酒里的香,花里的美,还有那份藏在故事里的温暖,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