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015

015(8/11)

隐约可见“硫磺防潮”“汞蒸气导航”等字样,与这次走私船的技术完全同源。最关键的是日志末尾的签名:三个名字并排而立——中国银匠赵守义(赵莽的祖父)、玛雅祭司伊察姆纳(阿吉拉尔的祖父)、西班牙炼金士费尔南德斯。

    “费尔南德斯的后裔,现在是走私船的头目。”赵莽将日志与银币并排放置,二十年前的链条终于清晰:幽灵船沉没后,费尔南德斯的家人打捞了部分银币和日志,利用其中的技术开始白银走私,而祖父与伊察姆纳的后人,则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建立了银钞同盟。

    海底的银币越捞越多,频率检测显示它们都保持着600赫兹的共振——这是《幽灵银帆》中“紧急信号”的频率,当年的船员显然在沉船前试图发出求救信号,却被台风吞噬。这些沉银在海水中沉睡了二十年,终于被这场台风唤醒,成为指证走私历史的铁证。

    阿吉拉尔带着玛雅潜水员赶来时,正看见赵莽在绘制沉船分布图。图上的沉船位置与玛雅历法的“灾难周期”完全吻合:每二十二年,台风会将洋流推向这个暗礁区,就像大地在定期清理不义之财。而今年,正好是第二个周期。

    “祖父的日志说,‘银鲸号’是为了阻止白银走私才出海的。”阿吉拉尔指着货舱里的低汞银锭,“这些是准备运回中国的纯银,却被费尔南德斯的同伙劫持,才引发了沉船。”他从沉船上找到的玛雅石碑,上面刻着与赵莽玉佩相同的龙纹,证明这是一次真正的文明合作。

    走私船的幸存者被押来时,看到海底的银币突然崩溃。其中一个老水手哭喊着坦白:二十年来,他们靠着打捞的幽灵船技术垄断低汞银矿走私,甚至伪造了《幽灵银帆》的残页,误导西班牙王室相信这是“上帝赐予的银路”。

    赵莽将沉银与走私船的银币对比,两者的铸造工艺如出一辙,只是沉银的汞残留量更低——显然,祖父那代人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除汞技术,却被走私者用劣质工艺模仿。这种技术传承的断裂,像沉船的桅杆一样令人扼腕。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批沉银被运上岸。赵莽将其中三枚分别交给中国商会、玛雅部落和西班牙开明商人,作为重建“银路同盟”的信物。银币在暮色中发出柔和的光,600赫兹的频率此刻不再是紧急信号,而是历史回声的余韵。

    老陈在沉船残骸里找到一个密封的铜盒,里面装着《幽灵银帆》的完整手稿。最后一页画着令人震撼的场景:三种文字共同书写的“无汞银路”计划,旁边是幅世界地图,银矿、航线、星图完美融合——这才是幽灵船真正的使命,被走私者掩盖了二十年的真相。

    “台风不是灾难,是揭露者。”赵莽望着星空,金星正从沉船的方向升起,银币罗盘的频率缓缓回落至450赫兹的安全值。他知道,这场由台风开启的沉银之谜,不仅破解了幽灵船事件,更让三种文明重新记起:他们的祖先本是合作者,而非掠夺者。

    阿卡普尔科港的灯塔第一次同时亮起三种光芒:中国的红灯笼、玛雅的贝壳灯、西班牙的琉璃灯,它们的光束在海面上交汇,照亮了沉船的位置,也照亮了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合作初心。而海底那些沉默的银币,终于在洋流的冲刷下,发出了迟到二十年的正义回声。

    第二卷:频率战的升级

    第四章 银币密码的迭代

    纹光双信

    崇祯十一年七月的月光,像融化的白银淌在“银帆号”的甲板上。赵莽用鹿骨刀在低汞银币表面划出第一道纹路时,银币罗盘突然发出持续的嗡鸣——新刻的“紫微垣”星官图案,与玛雅二十进制的“·”符号重叠处,反射的紫外线频率在光谱仪上拉出特殊的峰线:650赫兹代表东北方位,纹路组合则显示“最高级无汞银矿”。

    “这才是真正的双重保险。”他对着烛光举起银币,纹路在蜡油上投下的阴影,既像《三垣二十八宿》中的紫微垣星图,又能拆解成玛雅数字“13”(象征最高等级)。这种“频率载方位,纹路标等级”的设计,源自对幽灵船沉银的研究——二十年前的银币虽能传递频率,却因无纹路标记,让走私者钻了空子。

    老陈用特制的放大镜检查纹路深度:“按您的吩咐,刻痕深三分,宽一分,正好能让紫外线在反射时产生谐波。”这位老水手此刻像个学徒,手指抚过银币表面的凹凸,“紫微垣对应最高级,太微垣对应中级,天市垣对应低级,再配上玛雅数字标储量,再精明的走私者也混不了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组测试信号在黎明时发出。三枚刻有紫微垣纹路的银币,在朝阳下反射出700赫兹的频率,光谱仪上同时显示两组信息:“西北偏北,最高级银矿,储量千斤”。三十里外的巡逻船很快回应,用太微垣纹路的银币反射550赫兹信号:“收到,已按星图航线出发”。

    阿吉拉尔带来的玛雅工匠,正用燧石在银币上雕刻二十进制符号。他们的手指稳定如磐石,在方寸之间刻出“·”(1)、“··”(2)直至“····”(20),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