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012

012(3/11)

些变色的粉末:“瞧见没?汞遇着硝石会氧化,铅却不会。这就是老天爷给咱们留的记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账册里的异常

    市舶司的库房里,堆满了历年的验银账册。赵莽翻到天启三年那本,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上面记着第一批西班牙银锭的成色:“秘鲁产,含银九成三,杂铅一分,余为矿砂。”

    “您看这里。”二郎指着另一页,“崇祯五年之后,所有西班牙银锭都改成‘墨西哥产’,杂项里只写‘微量矿渣’,再没提过铅。”

    赵莽点点头。他想起崇祯六年验过的一批银锭,那时就觉得不对劲。那些银锭看着成色极好,掂在手里却比同重的银锭沉些,用牙咬下去,齿痕里会留下淡淡的灰迹——当时只当是矿砂没除净,现在想来,那分明是汞的痕迹。

    “去把陈同知去年的收税记录调来。”赵莽合上账册,“我记得他最爱记银锭的火耗——咱们的灰吹银,火耗最多三分;用汞齐法炼的银,遇火会挥发,火耗至少五分。”

    二郎很快抱来一堆账册。果然,去年标记“墨西哥产”的银锭,火耗都在五分以上,有几批甚至达到七分。赵莽用朱笔在那些数字上画圈,画到第三页时,笔尖顿住了——有一批银锭的火耗是四分,旁边却用小字注着:“复炼一次,去杂铅少许。”

    “这是有人在中间动手脚。”赵莽眼睛亮起来,“把秘鲁银重新用灰吹法炼过,除去部分汞,再掺点铅,就能冒充咱们的土法银锭。”他忽然想起卡洛斯船上那些银锭,表面都有层极薄的银皮,像是后来镀上去的。

    三、西班牙人的伎俩

    卡洛斯被请到市舶司时,手里还攥着那叠墨西哥总督府的文书。“赵巡检,这些银锭的纯度高达九成七,比你们大明的官银还好,你凭什么扣下?”他把文书拍在桌上,火漆印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赵莽没看文书,转身对二郎说:“取两套工具来。”

    很快,两张案几摆了出来。左边摆着灰吹炉、铅块和硝石水,是大明的验银法子;右边摆着个陶罐、水银和火盆,是西班牙人常用的汞齐法工具。

    “大班先生敢不敢赌一把?”赵莽拿起枚争议银锭,“用你的法子炼,再用我的法子炼,看看能多出什么。”

    卡洛斯脸色变了变,随即冷笑:“有何不敢?”

    二郎先动手。他把银锭敲碎,和铅块一起放进灰吹炉。半个时辰后,银饼从炉里取出来,表面覆盖着一层铅渣。二郎用铁钳夹起银饼,放进硝石水里,铅渣很快溶解,露出亮白色的银胎。

    “含银九成五,杂铅三分,余为矿砂。”二郎报出数字,与账册上的记录分毫不差。

    轮到卡洛斯的护卫操作。他们把碎银倒进陶罐,倒入水银,不断搅拌。银块渐渐消失在水银里,变成银白色的膏体。护卫把膏体倒在铁盘里,架在火盆上烘烤。水银慢慢蒸发,留下一堆灰白色的银粉,凑近了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含银九成七,无铅。”护卫用天平称过,声音有些发紧。

    赵莽却笑了。他拿起那堆银粉,倒进硝石水里。奇怪的是,银粉没有像预想中那样漂起来,反而沉下去一小半,水色渐渐变成浑浊的灰黑色。

    “大班先生请看。”赵莽指着水面,“真正的墨西哥银矿,矿石里含铜较多,用汞齐法提炼后,银粉遇硝石水会变蓝;可秘鲁银矿的矿石含砷,遇硝石水会变黑。”他又指着沉在水底的粉末,“这些是没被汞溶解的砷矿渣,只有波托西银矿才有这种成分。”

    卡洛斯的脸瞬间白了。他盯着那盆黑水,忽然想起去年在波托西矿场看到的情景:矿工们用石臼捣碎矿石,粉末里混着灰白色的砷土,风一吹,满矿场都是刺鼻的气味。有个印第安少年咳嗽着倒在地上,嘴角淌出黑血,矿主却只让人把他拖去扔了。

    四、商人们的觉醒

    消息传到泉州港的商帮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做丝绸生意的张老板第一个找上门,手里捧着个锦盒,里面是枚发黑的银锭。

    “赵爷您看,这是我上个月用五十匹杭绸换的。”张老板的手抖得厉害,“回去后用它打了副镯子,没戴三天就发黑,我婆娘的手腕都起了疹子。”

    赵莽拿起银锭,在硝酸水里浸了浸,水面立刻浮起一层灰黑色的膜。“这是汞没除净,遇着汗水就会氧化。”他叹了口气,“长期戴在身上,会蚀骨的。”

    很快,更多商人涌来。有人带来用这批银锭熔铸的酒壶,壶底结着层灰垢;有人拿来银簪,簪头的花纹里藏着银灰色的粉末。赵莽让二郎把这些东西分类检验,发现所有发黑的银器里都含有汞,而那些看似正常的,仔细检测后也能找到微量的砷——那是秘鲁银矿独有的“胎记”。

    “难怪这两年西班牙银锭的价码越来越低。”做茶叶生意的李掌柜拍着大腿,“他们用汞齐法提炼,比咱们的灰吹法省三成功夫,可这银子根本不经用!”

    赵莽把众人带到库房,指着那些被扣下的银锭:“诸位请看,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