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99续

大明锦衣卫999续(11/11)

兴奋地呼喊。赵莽却皱起眉头,他发现陶俑头颅的断口处,还残留着细小的红色丝线,这些丝线正慢慢钻进石缝,像在寻找新的宿主。这说明改良后的蛊毒已能分裂繁殖,仅凭现有的解药,恐怕撑不了多久。

    他转身回到石台旁,重新审视那方玉玺。液体渗出的速度明显变慢,印纽上的螭虎纹路里,似乎嵌着极细的金线。用放大镜细看,那些金线组成的图案,竟与南疆巫蛊的“子母蛊”图谱有七分相似。难道这玉玺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蛊器?

    “该走了。”赵莽将最后一份混合剂收好,“我们得去辽东,那里的人参最纯,或许能提炼出更强的皂苷。”他望着甬道外渐渐亮起的晨光,“而且我怀疑,改良蛊毒的源头,就在龙脉图新增的那条路线上。”

    当他们走出地宫时,骊山的晨雾正慢慢散去。殉葬坑的陶俑仍在漫无目的地游荡,但眼窝的绿光已不如昨夜炽烈。赵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正等着看他们耗尽解药的那一刻。

    亲兵突然指着天空惊呼。赵莽抬头,看见一群海东青正从东方飞来,它们的爪子上似乎抓着什么东西。待飞近了才看清,那是一张张卷起来的羊皮,上面用朱砂画着与陶俑身上相同的云纹。

    “是徐福方士的信鸽。”赵莽接过一只海东青放下的羊皮卷,上面只写着一行字:“倭人在对马岛炼新蛊,以玉玺残片为引。”他猛地攥紧拳头,羊皮纸在掌心皱成一团——原来改良蛊毒的背后,还有倭人的影子。

    队伍出发前往辽东时,赵莽将配方竹简缝进贴身的衣袍里。他回头望了眼骊山的方向,地宫石台的玉玺还在缓缓渗出液体,像在无声地诉说着某个被遗忘的秘密。而他怀里的琉璃瓶,此刻正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里面的人参皂苷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无数颗微小的星辰。

    走到潼关时,他们遇到了第一批被蛊毒感染的流民。这些人的皮肤下隐隐有青色纹路游动,见到阳光就痛苦嘶吼。赵莽取出少量人参皂苷溶于水中,让流民喝下后,那些纹路果然变淡了些。但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没有玉玺液体的配合,皂苷的效力撑不过三个时辰。

    “前面就是黄河了。”向导指着远处的渡口,“过了河就是辽东地界。”赵莽望着奔腾的河水,突然想起配方里的一句话:“水为至柔,能克至刚,玉玺之液,遇黄河水则化煞为祥。”他决定冒险一试,从黄河取水来调配新的解药。

    当黄河水注入陶罐的瞬间,里面的玉玺液体突然沸腾起来。赵莽迅速加入人参皂苷,三种物质混合后,竟生成了种晶莹剔透的晶体,像冰块又带着暖意。他让最严重的流民服下一小块,那人皮肤上的青纹立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连眼窝的绿光都消失了。

    “成了!”亲兵们欢呼起来。赵莽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这只是对抗旧蛊毒的方法,面对倭人用玉玺残片炼制的新蛊,还需要更强的解药。而那解药的关键,或许就藏在辽东的深山里,藏在龙脉图指引的未知大陆上。

    队伍继续向东行进,沿途不断有被蛊毒感染的人加入他们。赵莽将提炼晶体的方法教给随行的医师,让他们留在后方救助流民,自己则带着精锐直奔辽东最东端。那里不仅有最纯正的野山参,还有传说中与玉玺同源的三足乌玉佩的产地。

    抵达长白山脚下时,第一场雪已经落下。当地的夷人告诉他们,最近山里的熊瞎子变得异常凶猛,皮肤下也有青纹游动,连最厉害的猎魔人都不敢靠近。赵莽知道,这是蛊毒已经蔓延到了这里的信号。

    “我们得进黑风口,那里的老山参有千年了。”夷人向导指着云雾缭绕的山谷,“但进去的人,很少有能出来的。”赵莽看了眼怀表,离预计的时间还有两天,足够他们往返一趟。他将配方竹简交给副校尉:“若我未归,带着这个去朝鲜,找李倧国王借水师,直捣对马岛。”

    黑风口的风像刀子般割在脸上。赵莽和亲兵们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前行,沿途不时能看到动物的骸骨,骨头上残留的青纹证明它们死于蛊毒。越是深入山谷,空气里的腥气就越重,到后来连呼吸都觉得喉咙发紧。

    “看那里!”亲兵突然指向一处背风的山崖。赵莽望去,只见崖壁上长满了红色的灵芝,而在灵芝丛中,赫然立着株与人同高的老山参,根茎处渗出的汁液在雪地上凝成金色的珠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