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家床底通大明 > 第774章 出发去北方

第774章 出发去北方(1/2)

    “咱早就有迁都的想法了,这个你是知道的,以前咱不知道哪里合适,现在不是知道了嘛,既然咱知道,那肯定是要看看的。

    迁都这件事儿关系到大明江山,不得不做啊。

    另外咱还想要发展北方。

    妹子你也看过历史的,咱要是不出手的话,那个南北榜案可能还要出现。

    咱很清楚,没人徇私舞弊,就是南北差距太大了。

    这是事实,可这一事实对于大明的稳定是有 害的 ,咱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早做打算。”

    南北榜案朱元璋用的是和稀泥的方式,其实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平衡。

    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要想教育资源平衡,就得经济发展平衡。

    哪怕放到现代也是一样,小山村的教育资源就是没有办法跟大城市的比。

    甚至小城市出来的孩子跟大城市 出来的孩子一眼就看得出 区别。

    几百年后 社会都发展成那样了,也没办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朱吾适也 没办法解决。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不公平了。

    朱吾适能做的就是尽量缩短差距。

    能短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总不能啥也不做,然后还让朱元璋 和稀泥吧。

    历史上这件事儿能解决,就在于朱棣迁都。

    虽然劳民伤财,但迁都这一举动确实给了北方汉人很大的信心。

    要知道,自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割让出去后,一直到大明才收回来。

    可以说这430年间,燕云十六州的人一直都是被异族统治的。

    也就是异族太傻逼了,不把汉人当人看,压迫得太狠,导致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不肯归心。

    但凡异族好好经营,几百年啊,早就忘记自己是汉人了。

    就算没忘记,只要异族把这里的汉人当人看,大家也都是一家人了。

    可以说在大明建国之前,北方汉人受了几百年的压迫,他们的心都要麻木了。

    如果朱元璋不发展北方,后人也不重视北方,时间长了当地官员必然贪腐,百姓生活水深火热,说不得又要造反了。

    正是朱棣迁都北平,让北方人看到了大明守护他们的决心,这才天下归心。

    眼下大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种不平衡不仅没有弥补,反而还扩大了,朱元璋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

    要不是这些年大明取得的战果太辉煌,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的。

    朱元璋他是没有太多好办法,只能让人在北方地区推广高产作物。

    商业方面他是真的不在行。

    眼下朱吾适要发展北方,他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刚好可以去看看北平是否真的很适合建都。

    几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朱吾适和朱元璋在城外汇合。

    两人没有在皇宫汇合,而是分头行动,化整为零先出城再汇合,尽量不引人注意。

    “老朱,你一走就是几个月,文武百官就没意见?”

    “没意见才怪,意见可大了。不过嘛,他们也就只敢提提意见了,咱不听就是了。”

    朱吾适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还得是你啊,厉害!”

    “嘿嘿,一般一般吧。贤弟啊,这次咱为啥不骑摩托车出来呢?”

    朱吾适翻了个白眼儿,没好气地说道。

    “就你大明这破路,怎么骑?给你搞一辆越野摩托车,你玩儿得明白吗你?”

    人家越野摩托车骑着都能上山了,大明好歹还是有官道的。

    但是这玩意儿是需要技术的,不是说一拧把就随便开了。

    朱吾适自己不想以身犯险,朱元璋倒是想,可他是皇帝,朱吾适不能让他出事儿。

    就算出事儿,也不能 是因为自己。

    如果文武百官认定是朱吾适教唆朱元璋从事危险活动,还不得喷死他啊。

    跟朋友一起喝酒,朋友喝死了还要负责呢,何况是给朱元璋提供摩托车了。

    所以这次出门,朱吾适啥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都没带,带了也没用。

    也不能说没有,如果救生衣也算交通工具的话,那他还是带了的。

    另外就是充气皮划艇。这玩意儿应该算求生工具吧。

    既然要走水路,那这些求生工具自然是要带着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嘛。

    万一真出啥事儿了,也算是增加了一份存活的几率嘛。

    “走吧,赶紧上路吧,那边已经有很多百姓在看我了。”

    朱元璋瞪了朱吾适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咱让你留长发你不留,让你穿大明的衣服你不穿,就你这样,怎么可能不被人看。”

    朱吾适真想拧一把朱元璋的脸,看看他的脸皮到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