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帝无幽 > 第653章 欣欣向荣

第653章 欣欣向荣(1/2)

    ……

    南华州,大周圣朝,周都。

    这座雄城踞于南华沃土之心,城墙高耸入云,其上铭刻着无数繁复的防御符文,在日光下流淌着温润而坚韧的光泽。

    城内殿宇楼阁鳞次栉比,飞檐斗拱间尽显庄严与华美,宽阔的街道以白玉石板铺就,可容十驾马车并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灵气,与市井的烟火气、书院传来的朗朗书声、道观飘散的清静香火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秩序井然的盛世画卷。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城中心圣宫前方,那座直插云霄的巨型石像。

    石像高达九百五十丈,合九五至尊之数,通体由罕见的“星辰金晶”雕琢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接引着周天星力。

    石像面容威严而慈祥,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俯瞰着整个南华州的疆土与子民。

    其姿态挺拔,一手微抬,似在指点江山,又似在抚慰万民,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折的磅礴气势与安宁力量。

    一名初至周都的修士,身着风尘仆仆的粗布道袍,显然来自远方。

    他仰望着那尊巍峨石像,脸上充满了震撼与好奇,忍不住拉住身旁一位看似本地士模样的行人,拱手问道:“这位兄台,恕在下眼拙,那尊通天石像所刻画的,究竟是哪位惊天动地的人物?竟能如此巍然屹立于圣宫之前,受万民景仰?”

    那被问及的本地士人闻言,脸色骤然一变,眉头紧蹙,上下打量了问话者一番,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与隐隐的不满:“你……你居然不知先圣皇陛下?!观你气息也是修行中人,莫非不是我南华州人士?”

    外来修士连忙解释道:“道友莫怪,在下乃是从扶桑州而来的一介散修,久闻南华州在大周圣朝治下,海晏河清,三教并举,一派欣欣向荣之象,故特来游历,寻求道法机缘。”

    他顿了顿,似在回忆什么,试探着又问:“您所说的先圣皇陛下……莫非就是那位,曾以惊天伟力,将祸乱天下的冥殿殿主——那位老大圣人流放时间和虚空之外的无上存在?”

    听到外来修士能说出先圣皇的主要功绩,本地士人的神色这才缓和了几分。

    随即其眼中流露出追忆与敬仰交织的复杂光芒,长叹一声道:“看来,你倒还有几分见闻,不至于是那完全不明世事之人。不错,正是圣上!”

    那名散修正色道:“圣上之名,周云洛,如雷贯耳,响彻九州!毫不夸张地说,其一生功绩,堪称传奇。”

    那位本土修士抬头望向那尊石像,声音带着一种发自肺腑的崇敬:“当年南华州冥殿猖獗,老大圣人修为通天,祸乱苍生,是圣上不惜以命殉道,施展无上禁法,才将那魔头流放于无尽虚空之外,为我南华州,换来了今日的盛世!”

    他的语气变得低沉而悲戚:“圣上功成身退,却也力竭而崩,那是南华州天地同悲之日!万民缟素,山河失色。”

    随即,他的声音又高昂起来,充满希望:“幸赖天不亡我大周,先圣皇早有安排,四圣子禹天子殿下继承大统。”

    “新君登基后,励精图治,推行‘三教并举’之国策,无论儒、道、佛,亦或其他有益于教化、有助于生灵之学说,皆可于圣朝之内传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过数年光景,便平息内乱,一统南华,使得国力迅速恢复,且日渐昌盛,远胜往昔!”

    他指着那尊石像,感慨万千:“四年前,感念先圣皇恩德,南华州万千黎民与修行宗门共同请愿,为陛下立此金身圣像!”

    “此像高达九百五十丈,暗合九五至尊之数,其宏伟,甚至超越了星辰学府内那尊受人敬仰的文圣像!”

    “圣像矗立于此,上通云霄,下镇山河,仿佛先圣皇从未远去,他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眸,依旧在深情地凝望着他曾经守护的疆土,关切着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亿万子民!”

    那外来散修听完这番讲述,脸上好奇之色尽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肃穆与敬重。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朝着那尊巍峨的圣皇像,郑重其事地躬身三拜,行了一个极为恭敬的大礼。

    人间九州,历代圣皇、君主不知凡几,或武功赫赫,或文治昭昭。

    但如大周圣皇周云洛这般,功绩足以影响一州乃至九州格局,且身殁之后仍能受到举州子民如此发自内心的深切爱戴与永恒追念的,确属凤毛麟角,堪称唯一。

    或许,对于这南华州的亿万生灵而言,那位为了守护他们而牺牲的先圣皇周云洛,其威信与地位,远比那位统御九州、却远在庙堂之上的人皇陛下,要更加具体、更加贴近人心。

    在“三教并举”的国策指引下,周都乃至整个南华州,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文化交融的兴盛局面。

    城东,文庙与书院林立,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儒家弟子不仅研读经典,更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融入实务,协助圣朝官吏处理政务,教化百姓,使得社会秩序井然,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