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269章 羞辱

第269章 羞辱(1/2)

    傅学贤,广西桂平平隘山人,与杨秀清同乡。早年受杨秀清邀请,投身拜上帝会。因其与杨秀清关系亲密,且忠心耿耿,故而备受杨秀清重用。

    定都南京后,傅学贤任职礼部尚书,获封扶天侯,为杨秀清集团核心成员。

    他相貌丑陋,性格残暴,创制火烙、火锥等酷刑,成为杨秀清用以逮捕、处决反对派,清除异己的利刃。

    杨秀清此人,指挥能力、战略眼光与执政能力皆属上乘。

    然而,或许因幼时家境贫寒,身体亦有残疾,致使他自尊极强且心胸狭隘,容不得半点异见,对任何可能威胁其权势之人,都极度敏感。

    彼时,在安徽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内,石达开全面掌管军政事务,对天国规制多有变革。

    在民生领域,他私下废止天国的“圣库”制度,放宽商业管控,准许民间自由贸易;

    积极鼓励农耕,主张给民众分配田产,推行按田亩征税制度;

    大力推行地方自治,吸纳士绅参与治理,不再一味打压,有效缓和了太平军与地方士绅的矛盾。

    对于拜上帝教,石达开虽未明确反对,但也不强行推广。

    对待士人,他并未依照天国律法,焚毁除天王指定外的书籍、处罚相关人员,而是采取放任态度。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他同样未遵循天国律法加以禁止,反而与百姓一同欢庆端午等节日。

    军事方面,石达开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且作战身先士卒,与杨秀清依赖宗教权威的治军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他还多次上书杨秀清与洪天王,提议交好西王府,并强烈建议借鉴其治政治军理念。

    如减少宗教因素、实行亲属回避原则、大力倡办教育、鼓励农工商发展,注重军工建设、创办军校、精练士卒等,几乎要将萧云骧那套模式照搬过来。

    长此以往,仿若又一个西王府。

    杨秀清对萧云骧势力坐大,已然追悔莫及,怎会容忍再出现一个类似的“逆贼”。

    于是,杨秀清将石达开从安庆调回,此举既为筹备攻打清廷的江南江北大营,又能防止翼王府势力坐大,可谓一举两得。

    石达开率部返回南京后,天国众多官员、军队将领纷纷前往拜访,翼王府每日访客络绎不绝。

    陈承镕便是其中之一。

    石达开来者不拒,与众人畅谈天国政策,分享自己在安徽的施政举措,还毫无保留地介绍西王府的各项政策。

    这使得天京城高层,对西王府的政策制度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自然让杨秀清愈发心怀忌恨。

    然而,石达开治军严谨,且刚回天京不久,杨秀清一时难以抓到把柄,对其进行敲打。

    今日杨庆彪之事,恰好给了他借题发挥的契机。

    于是,杨秀清当即派遣傅学贤,传令石达开逮捕黄玉昆。

    此举既给了石达开面子,又能试探他对自己的态度。

    -----

    下午三点,蝉鸣在刑部院墙外的槐树上时断时续。

    刑部书房内,黄玉昆与秦日纲各自手持一封书信,相对无言,神色凝重。

    他们深知,以杨秀清敏感扭曲的自尊心,和睚眦必报的性格,今日两人恐难全身而退。

    黄玉昆读书人出身,自尊心极强,当下便给天王洪秀全写好了辞呈。

    若东王不顾律法,执意包庇亲属,自己便辞去刑部尚书一职。

    秦日纲见状,也请黄玉昆,帮自己写了类似辞呈。

    两人刚将书信藏入怀中,便听到堂外卫兵拉长声音通报:“翼王殿下到——” 话音未落,石达开已带着两名卫兵,走进刑部大堂。

    紧接着,一阵脚步声传来,一队东王府亲兵鱼贯而入,为首的正是东殿尚书傅学贤。

    黄玉昆与秦日纲从书房走出,见此情形,心中已然明了。

    正欲与石达开交谈几句,傅学贤却在一旁催促:“翼王殿下,东王九千岁钧旨,可耽搁不得。”

    说着,他朝身后努努嘴,一名东王府亲兵捧出一套枷锁,跪在石达开面前,双手呈上。

    石达开并未接过,而是看向黄玉昆。

    只见黄玉昆面带苦笑,却依然昂首挺胸,双手伸到石达开面前:“东王九千岁既然有旨意,那么请翼王殿下执行命令吧。”

    石达开沉默片刻,转向傅学贤:“傅尚书,黄尚书乃天国的卫国侯,且我亲自前来,他绝无逃脱可能,能否给些体面,免去枷锁?”

    傅学贤冷笑连连:“翼王殿下,东王是命您亲自锁拿黄玉昆,并押解至东王府受审,殿下莫非要抗命?”

    石达开心中怒火涌起,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刀柄。

    黄玉昆见状,上前一步按住石达开的手,凝视着他的眼睛,缓缓摇头,嘴上却说道:“如此,罪臣就奉东王命,披枷带锁便是。”

    说罢,便要去接,仍跪在地上的东王府亲兵手中的枷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