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418章 法正的夺益州之略

第418章 法正的夺益州之略(1/2)

    刘备忆刘璋临终所为,乃是真心难过。

    但他却也不是那种因悲怆而废正务之辈。

    闻听法正此言,刘备擦干眼泪,神色骤然一凛:“孝直可有何计,可复夺益州全境,覆灭曹操,与我季玉贤弟报仇雪恨!?”

    法正肃然一揖,拱手而言:“主公,曹操既有此谋,当宣之于天下,以羽檄传告各郡各县,使蜀中文武尽知其详。”

    刘备思索片刻,颔首道:“此是应该,亦可还刘季玉之勇烈与清白。”

    “没错!”

    法正走上前,冷冷一哼。

    “曹操此举,太过于卑劣阴暗,此节一出,无论是否依附于他,但凡心有良知之士,必为此而愤恨。”

    法正劝说刘备,亦是把自己的谋略挂在道德的准绳下。

    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亦完全符合刘备的价值观,更是站在在场蜀臣的立场上。

    这也使得刘备对法正甚为信任。

    “可以联何人?”

    法正踱步上前:“曹操所占各郡郡守,各县县令俱可争取。还有我之故友孟达,循公子之岳丈庞羲,名士李恢,蜀中大将刘璝、泠苞皆可拉拢叛曹……”

    “那张松……”

    “那个人不行!”

    法正冷然摇头道:

    “孟达、庞羲诸人虽已附曹,然皆为曹操所惑,以为其必善待先主,方不得已归之,此诚情有可原也!

    独张松者,乃引曹入蜀之始作俑者,既误我前主刘季玉,又贻害蜀中百姓,其罪擢发难数,必当除之而后快!”

    黄权疑惑道:“我记得张松是你法正故友?”

    “的确如此!”

    法正坦率承认,而轻蔑一笑:

    “他投曹之时,我亦孤身往曹营相劝,劝他跟我归蜀,不要事曹,但他不听。从那日起,我便与其割袍断义,再无干系。”

    说罢,袍袖一甩,以示决绝。

    黄权闻此言,亦心感佩服,朝法正抱拳一礼。

    刘备不得张松,虽心有憾。

    但此世界,乃救张松家眷安妥。

    也算是报了前世一恩。

    今有得害刘季玉之举,亦难与之再坦然相对。

    “好,孝直,你看谁办此事为佳。”

    法正微思片刻,说道:“自当以二公子亲笔手书为凭,更需我蜀中旧臣俱以血指画押,方得众臣信服。”

    这时,在场的董和有些担忧:“曹操会不会说,实乃玄德公威逼利诱,乃逼二公子就范,以污他曹操之名?”

    法正哼哼一笑:“曹操必作此论。然蜀中之臣,信曹者必为少数,或贪图其高官厚禄而自欺者也。但凡心存良知之士,必信阐公子所言!”

    法正其实明白,董和的担忧不无道理。

    方才所提的这些人中,肯定还会有人觊觎曹操的高官厚禄,而选择不信刘阐所言。

    但法正依旧很自信。

    他深知,自曹操于蜀中始行屠戮之举,其信誉便已折损殆尽。

    我军正可以以此之机,争取蜀臣。

    一旦争取出几个,其余铁心依附曹操的蜀臣必被曹操所怀疑。

    而一旦怀疑产生,那他们在曹营的日子就一定不好过。

    就算他们再怎么想依靠曹操,亦必每日如惊弓之鸟。

    岂不亦是争取之机?

    至彼时,再以我军哀兵之锐气,必可大破曹军。

    这也能让那些心有反复的县令郡守认清一件事:那就是于益州这块地而言,刘皇叔已占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不过是逆天背时、失土寡助之辈,岂有再随曹奔走之理?

    或许,像张松这种,还是会得到曹操的信任。

    他也还会铁心为曹操出谋划策。

    但其他人呢?

    若得幸运,此一战,或可歼灭曹操于蜀地。

    到时北方既乱。

    则主公问鼎天下,指日可待也!

    纵曹操得脱,我主亦必稳踞天府全境,得蜀民拥戴,远胜刘璋当年。

    刘备亦知,法正此言有理:“好,就依孝直。”

    待归至城中,法正又思一事。

    主公刘备虽入主成都,现在是实际上的成都之主。

    但,毕竟还有名义上之二主。

    一个是刘循,一个是刘阐。

    当然,他们自也是全力支持伯父统领益州。

    但于有些顽固的蜀臣来说,犹以旧主刘璋为念。

    毕竟刘璋临终前这件事做得太漂亮。

    放弃其二子而佐刘备,纵然心愿,亦为礼道教化所制,有些抹不开颜面。

    你看,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不好直接称刘备为主公,对其以明公相称。

    于是,法正又给刘备提了两个建议。

    其一者,刘璋二子尚且年轻,须得庇佑。

    主公不妨收刘璋儿女为义子义女,以亲儿相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