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殿内,馨澜拉着永瑚的手,轻声说道:“永瑚,今日你表现不错,得到了皇上的认可。但你要知道,这后宫与朝堂皆如战场,暗流涌动。你虽无需像那些成年皇子一般急于表现自己,但也绝不能放松警惕。”
永瑚点了点头:“额娘放心,儿臣明白。只是,儿臣心中有些疑惑,为何朝堂局势会如此复杂?那些成年皇子又究竟在争些什么?”
馨澜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在这深宫之中,权力便是一切。成年皇子们争的,自然是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他们各自拉拢势力,结党营私,只为有朝一日能登上大宝。而皇上,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忌惮皇子们的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会对你们这些年少皇子有所关注,希望你们能安分守己。”
永瑚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思索,又问道:“额娘,那儿臣该如何自处呢?”
馨澜轻抚着永瑚的头,温柔却又坚定地说:“你只需做好自己,潜心读书习武,莫要卷入他们的争斗之中。平日里谨言慎行,不得在人前随意表露想法。”
这一日,阳光正好,洒在宫廷的红墙黄瓦之上,映出一片金碧辉煌。永瑚身着一袭精致的锦袍,头戴玉冠,正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皇帝的御书房。他今日是来给皇帝呈上自己近日对于边疆战事的见解与策略的。
走进御书房,永瑚恭敬地向皇帝行礼:“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帝看着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喜爱,微笑着说道:“起来吧,永瑚,今日找皇阿玛所为何事啊?”永瑚站直身子,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双手呈上,说道:“皇阿玛,儿臣近日对边疆战事多有思索,写了一份策略,望皇阿玛过目。”
皇帝接过奏章,仔细阅读起来。随着目光的移动,皇帝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喜之色。奏章中,永瑚对于边疆的地形、敌军的兵力分布以及我军的应对策略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还提出了一些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皇帝放下奏章,看着永瑚,赞叹道:“好!永瑚,你果然没让皇阿玛失望,这份策略考虑周全,见解独到,若能实施,必能对我军大有助益。”
永瑚听了,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说道:“皇阿玛过奖了,儿臣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出来,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皇阿玛指正。”皇帝走下龙椅,来到永瑚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谋略,实乃我大清之福啊。此事朕会与朝中大臣商议,若可行,便按你的策略行事。”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皇贵妃佟佳氏走了进来。她今日身着一袭淡粉色的宫装,头戴珠翠,气质温婉动人。看到永瑚和皇帝在一起,她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说道:“臣妾参见皇上,听闻永瑚来了御书房,便过来看看。”皇帝笑着说道:“爱妃免礼,永瑚今日给朕呈上了一份关于边疆战事的策略,很是精彩,你也来看看。”
佟佳氏走到皇帝身边,接过奏章看了起来。看完后,她眼中满是骄傲,看着永瑚说道:“我的永瑚真是长大了,如此聪慧过人,额娘为你感到骄傲。”永瑚笑着走到佟佳氏身边,挽着她的胳膊说道:“额娘,这都是皇阿玛教导得好,儿臣还要多向皇阿玛学习呢。”
皇贵妃那窈窕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宫殿的回廊尽头,余下的只有那随风飘散的淡淡脂粉香和空气中尚未消散的威严气息。永瑚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坚毅,那目光仿佛能穿透这宫殿的重重帷幕,看到那遥远而未知的战场。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全身的勇气,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皇阿玛面前,双膝跪地,声音虽带着一丝稚嫩却无比洪亮地说道:“皇阿玛,儿臣愿随兆惠将军的征西大军出征。”那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这安静的宫殿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皇帝原本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握着一本奏章,听到永瑚的话后,手中的奏章微微一颤,缓缓抬起头来,目光中满是惊愕与不解。他的眉毛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永瑚突然请求的意外,又有作为父亲对儿子安危的担忧。“永瑚,你可知战场是何等凶险之地?那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儿戏,刀剑无眼,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皇帝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永瑚的心上。
永瑚抬起头,直视着皇阿玛的眼睛,那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反而充满了决心和斗志。“皇阿玛,儿臣知晓战场的凶险,但儿臣身为皇室子孙,不能只在这深宫之中享受荣华富贵。儿臣也想像兆惠将军那样,为国家立下战功,为皇阿玛分忧解难。”他的声音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皇帝看着永瑚那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一动。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股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然而,作为一位父亲,他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去冒这样的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