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十万大山:1840 > 第493章 战备竞赛

第493章 战备竞赛(1/2)

    远征中国失败之后,英国的压力巨大。作为此时世界上第一强的海权国家,居然输给了中国,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外交形象。

    痛定思痛,英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视为骄傲的皇家海军。

    这次的海战在香港海域,有不少外国商人能听闻各种传来的消息,也有外国人亲眼见过“丰南号”的战舰。

    这些情报随着商人的往返欧亚之间,也都被英国皇家海军搜集后进行分析。

    分析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快速度全面推动蒸汽机钢铁舰代替风帆战舰。二是要研制新型超远射程大口径火炮,在阿姆斯特朗炮的基础上研制开花炮弹。三是要研制自航行的水面炸弹,也就是中国人使用的那一种能给予舰船一击就能造成致命伤的大型炸弹。

    在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和武器体系没有突破性进展之前,只能搁置对中国的报复。

    这个时间点,世界上所有的陆地都已经被航海家们发现,已经没有新兴的殖民地可以开拓,英国人此时只能加强在南美和非洲以及中东的殖民,加大当地矿产的开采力度。

    对于印度不断的萌发的民族情绪不断的打压,保持印度殖民地的稳固。

    没有殖民地的输血,本国如此规模巨大的舰队更新计划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间接的影响就是英国开始加大支持美国南北战争南方的力度,此时再不能失去来自美国南方奴隶制度对英国纺织业的支持。这导致南北战争的时间线比历史上又延长了几年。

    南北的战争的延长让李秀成在北美西岸的发展又获得了时间,所以,一场战争会改变历史的走向,这就是蝴蝶效应。

    但这些在沈云峰和田虎的眼里也都是浮云,不可浮云遮望眼。

    未来的海战将进入巨舰和巨炮时代,如果还在巨舰和巨炮上与欧洲列强竞争,说不定败下来的还是自己。

    因为在巨舰和巨炮的制造上,欧洲工业化的整体基础远远强大于“丰南号”。无论是钢铁产量还有产业工人数量,以及通过殖民和工业积累的财富,都不是“丰南号”短短二十几年发展的可比拟的。

    因此,必须要用跨越时代的眼光来考虑未来的规划,必须领先至少二十年的时间的优势。

    所以,柴油机钢铁舰的制造是维护当前的优势,而飞机、潜艇、坦克才是五十年时间的优势。

    真正未来的优势还没有技术积累,甚至连技术的门缝都没打开,那就是制导技术,有了制导技术才能有导弹,那才是未来的优势武器。航母、飞机加导弹才是无敌的存在。

    但现在,连二极管技术还没有突破,所以说技术的门缝还没打开,只能作为长期的技术发展路线去培养电子人才。

    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在一起足以影响世界局势的大战之后,两个参与的主角都潜下心来,发展军事。

    英国政府同意了皇家海军的建议,依然按照“两强原则”发展海上力量,也就是英国海军的舰艇总量要等于另外两个海上强国海上舰艇总量之和。

    现在这两个海上强国已经不能像以前定位为沙俄和法兰西,至于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到底该怎么定义,英国人也不知道。

    论军舰的排水量和火炮装载总量,中国海上力量其实是很低的,但是偏偏英国人和法国人联起手来都输了。

    不过这不妨碍朴茨茅斯皇家造船厂已经收到钢铁蒸汽舰的订单,橡木风帆舰船淘汰已经成为大的趋势,在联军远征之前已经是既定的战略。只不过在联军失败之后,提速了,而且设计的指标也提高了。

    伍尔维奇皇家兵工厂也收到了研制重炮的订单,对于大英帝国来说,这不仅仅是提高军事实力的要求,也是工业化拉动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环节。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究其本质,还是国力的较量,军事是表象,国力才是根本。在国力上,经济、工业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缺一不可。

    对于中国来说,要补足的弱项太多,这也是沈云峰在外围的世界局势初定之后,就一门心思投入到工业生产上去的原因。

    惠农公司覆盖面的再次拓展,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三支叛军的人口外迁,又减少了国内粮食的消耗,都为清廷建立一支人数众多的新军提供了粮食方面的保障。

    而工业才是强大的骨架,要打好这个骨架,沈云峰除了将重点放在自己的大本营之外,一个是东北,一个就是长江下游。

    淮南的煤通过瓦埠湖、派河、巢湖、裕溪河的水运运送到芜湖,然后从芜湖运送到马鞍山和铜陵,一个冶炼铁,一个冶炼铜。

    同时在铜陵和芜湖建热电厂、水泥厂,芜湖建立造船厂,这样就将芜马铜作为了江南的工业基地。选择这里,除了煤炭和铁矿铜矿资源以外,就是这里是鱼米之乡能养活大量的脱离农业生产的工人。

    水运这里也通江达海,对于消化钢铁的造船业来说,也是天然的有利条件。

    至于铁路这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