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十万大山:1840 > 第492章 改变的国际形势

第492章 改变的国际形势(1/2)

    石达开凭借着“丰南号”给予的火器,加上自己嫡系这一批多年厮杀的将领和士兵,已经基本征服了吕宋岛。

    在得到“丰南号”这次缴获联军军舰中分给他们的军舰后,将盘踞在马尼拉港口附近海岛上的西班牙人彻底赶走了。

    这段时期,石达开正在经营与当地土着的关系,已经考虑开始在吕宋岛建国了。

    石达开其实在经营安庆的时候,就已经偷偷将洪秀全那套制度抛弃了,现在彻底与过去断了关系。

    在反复阅读了沈云峰给他关于世界上的政治制度的小册子之后,石达开决定不做皇帝,像兰芳共和国那样,实行总统制度。

    国名定为“新汉”,寓意即是记住自己是汉人国家,也是沿袭历史上强国汉朝的意思。

    由于吕宋岛在未来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沈云峰对石达开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在他掌控了吕宋岛之后,就派人去帮助他开始勘探,开始矿石开采,保证他们有资金支撑。

    在军事上,给了不少新式大炮和新式枪支,在排满的订单的船厂,插队给新汉国造四艘蒸汽机炮舰。

    当然,都不是免费的,未来会在吕宋岛的矿产货款里慢慢扣除费用。

    石达开毕竟是个草台班子,不像大清有大量的文官体系,如何建国,建立一整个运作机制,并不擅长。但石达开是准备一把抱住沈云峰大腿,三天两头发电报过来,或者派人送信过来请教沈云峰。

    沈云峰一开始还有点兴趣,后来也兴趣索然,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沈俊浩和管越,让他们两个给石达开出主意去。

    对于沈云峰来说,布局的目的已经达到,细枝末叶的事情不太重要了,只要石达开这样的战争强人占据吕宋岛,未来,美国就很难得到菲律宾,就缺少了在亚洲的战略要地。

    “大成国”的陈开、李文茂等人已经顺利登陆西婆罗洲,正在建立根据地与荷兰人对抗。

    “丰南号”也给予了“大成国”大量米尼步枪和迫击炮的支持,在军事上能够与荷兰人相抗衡。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一样,也是受本国人口的限制,真正在南洋驻扎的军队不多,依靠的是在当地纠结的本地人组成的杂牌军。

    而“大成国”登陆西婆罗洲之后,得到了一直在反抗荷兰人的华人组织的支持,这种情况下,荷兰人对“大成国”的登陆一时间没有好的办法。西婆罗洲的局势也被“丰南号”在背后推动变化着。

    在这个时间点上,无论是东西婆罗洲,还是吕宋岛,土人对华人更加亲切,一是因为几百年来,人种长相都差不多,南洋诸国都视中国为天朝上国。二是华人在南洋开拓了几百年,也有不少与土人接亲,有着断不掉的纽带。

    殖民地时期,欧洲列强为了分而治之,故意不断挑起土人和华人的对立,所以才会造成后世的情况。

    “大成国”在西婆罗洲立住脚了,就体现了他的价值,所以,“丰南号”给“大成国”的支持也越来越大,通过兰芳共和国不断运送粮食和军火给予支持。

    在治理上,陈开等人比石达开更有经验,毕竟,他们成立了国家,经营了几年,整个官僚体系架构都比较完善。

    未来,如果“大成国”能够控制马六甲海峡,那将是非常好的成果。

    这样一来,除了南亚,华人的势力几乎快控制了整个南洋了,这一块,几乎可以称为华人国家的内海。

    在琉球群岛,小日本组织了两次反扑,但就他们这个时间点上的海船在“丰南号”东海舰队面前,那就是送菜。

    两次全军覆没之后,小日本知道夺回琉球国无望,再也不敢派人来了。

    台湾岛和琉球群岛的防务由安保队第九师和东海舰队负责,人员和军舰都已经入驻,正在搞营房建设。

    从宁波李秀成那里征集了一批百姓,在台湾也征集了一批百姓到了琉球国,开始港口大建设。

    长兴的煤炭、宁波等地的粮食也不断的向琉球国运送,这里将是李秀成部东渡北美的补给点。

    按照沈云峰等人的计划,在建设过程中,将有意识的将琉球国彻底汉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再给小日本任何染指的机会。

    时过不久,西婆罗洲传来消息,文莱国和兰芳共和国顺利吞并瓜分三发苏丹国,横亘在兰芳共和国和沙捞越之间的荷兰傀儡国终于像拔钉子一样拔掉了,对于两国海防和进出口贸易安全有了极大的好处。

    荷兰国殖民者也只有默默接受这一事实,此时西婆罗洲华人起义此起彼伏,再加上“大成国”的搅局,荷兰人主要精力都在西婆罗洲这一块。

    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因为橡胶树种植推广的成功,西婆罗洲的土地又有了更好的利用价值,推动着各方势力在争取有限的空间和利益。

    拿下三发苏丹国之后,文莱国便开始了他们收复国土的行动,这样的行动“新南号”和兰芳共和国不便参与,只能默默给予支持。

    但此时的文莱国已经是妥妥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