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万尾妖王的影新书 > 第2058章

第2058章(4/6)



    - 肯尼亚的使者在草原上支起锅,长颈鹿从旁边经过,鼻子凑近锅沿闻了闻,被糖香逗得打了个响鼻;

    - 美国的使者用阿婆传去的食谱做了桂花派,烤箱里飘出的香味,与祠堂里的桂花香完美重合,监控仪上的香气分子图谱完全一致。

    小林站在祠堂中央,手里举着阿婆的糖勺。当37国的糖锅都冒出第一缕蒸汽时,他将糖勺放进祠堂的“甜味中枢”——那是个由37根光管组成的装置,每根光管连接着一个国家的糖炉。糖勺接触中枢的瞬间,37根光管同时亮起,汇成一道贯通天地的光柱,光柱里浮着无数桂花,像场盛大的金色雨。

    “全球甜味浓度检测:100%。”系统的提示音响起,“契约生效,甜味传承第18代启动。”

    屏幕上,各国的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糖品,对着镜头笑:

    - 东京的小男孩举着心形糖,上面用巧克力写着“阿婆婆婆,我会记得”;

    - 开罗的小女孩捧着串糖球,每颗球上都插着根小旗,旗上是37国的国旗;

    - 里约的双胞胎兄弟抬着块巨大的糖砖,砖上用37种文字写着“永不相忘”。

    小林看着这一切,眼眶发热。他想起阿婆临终前,躺在病床上,手里还攥着那片桂花:“小林啊,甜不是锁在罐子里的蜜,是要种在地里的种,你种一颗,他种一颗,最后就会长成林子。”

    此刻,祠堂外的桂花圃里,新栽的树苗正在抽芽,每棵树苗旁都插着块木牌,写着一个国家的名字。春风拂过,木牌上的名字与树苗的影子交叠,像无数双手,在土里紧紧相握。小林将那片桂花标本夹进新的日志,日志的封面上,印着37国桂花圃连成的绿色光带,光带的尽头,是阿婆的笑脸。他在最后一页写下:

    “所谓永恒,是阿婆锅里熬不完的糖,是37国孩子手里传不完的糖品,是每个甜味使者心里那句没说出口却永远记得的话。

    是桂花落了又开,是糖锅冷了又热,是我们看着彼此的眼睛,就知道——

    你还在,甜就还在。”

    日志合上的瞬间,祠堂的铜钟敲响,37声钟鸣传遍全球。各国的糖炉同时沸腾,溢出的糖汁在地上凝成桂花的形状,阳光下,每滴糖汁里都映着个小小的笑脸,像阿婆,像我们,像所有记得甜味的人。祠堂的恒温玻璃柜内,那片桂花标本被安置在特制的丝绒托座上。托座边缘刻着37国的国花图案,底座嵌着微型投影仪,每当阳光穿过标本,对面的白墙便会浮现出动态影像——1943年阿婆在战火中熬糖的灶台、1965年全球首次甜味使者聚会的老照片、1987年第一台甜味检测仪诞生时的欢呼、2023年37国桂花圃连成绿色光带的卫星图……

    “第108次维护记录:标本湿度52%,光透率97%,纤维完整性100%。”小林的孙女林溪在《守护日志》上写下,笔尖悬在纸面三毫米处,像当年阿婆熬糖时悬在锅上方的糖勺。她戴着阿婆传下的银丝手套,指尖抚过玻璃柜的纳米涂层,涂层上的温度感应纹路由绿转蓝——这是全球37国甜味工坊同步传来的信号,代表此刻所有糖锅都在恒温状态。

    玻璃柜旁的展架上,并排放着37个黄铜盒,每个盒子对应一个国家的甜味传承物:

    - 埃及盒里躺着半块1943年的急救糖,糖纸背面有骆驼队的蹄印,是当年穆萨祖父用糖渣在沙漠里拓下的;

    - 巴西盒里藏着片甘蔗叶,叶筋里嵌着阿婆1950年写的配方:“甘蔗汁熬到冒泡时,扔三颗桂花,香得能引来蜂鸟”;

    - 冰岛盒里冻着块透明的冰糖,里面封着2003年的极光粒子,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像把碎掉的星星锁进了糖里。

    林溪打开中国盒,里面是阿婆的铜糖模,模子内侧的桂花纹已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仍能看出每道刻痕的走向——第三片花瓣的弧度,与玻璃柜里那片标本的第三片花瓣完美重合。“奶奶说,这叫‘刻在骨头上的甜’。”她对着空气轻声说,仿佛阿婆就站在对面,正用围裙擦着手。东京甜味工坊的凌晨三点,佐藤家的第5代传人佐藤光正在调试“时光糖机”。机器的核心部件是阿婆当年送的铜齿轮,齿轮转动时,会带动37根金属杆敲击糖模,发出的声响与1955年阿婆在祠堂熬糖时的梆子声频率一致。“今天要复刻‘战争糖’,”他对着镜头直播,手里举着本泛黄的日记,“曾祖母说,1943年物资短缺,阿婆用红薯干和野蜂蜜熬糖,每颗糖里都裹着片桂花,说‘甜里得有点念想,不然撑不过冬天’。”

    屏幕上的弹幕刷成金色:

    - “我奶奶当年收到过这种糖!说含在嘴里,炸弹声都变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巴西分场的‘雨林糖’已经下锅了,用的是阿婆传去的木薯粉配方”

    - “冰岛的‘极光糖’冻好了,里面的桂花是去年从中国圃里空运的,开花了!”

    开罗的市集上,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