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的礼物。
孟屿自然听出她话里的戏谑,却只是温文地笑着,没有接茬,转头问:“关谷和悠悠也在家吗?子乔出差回来了吗?”
“都在都在!”
曾小贤抢答,“关谷悠悠在家暖居呢!吕大少爷昨晚已经被首都人民的烤鸭诚意‘喂饱’了,现在估计还在被窝里回味无穷!走走走,赶紧回去,让他尝尝什么是真正的山珍海味!”
四人——准确说是胡一菲抱着“知识”,曾小贤推着一车“山珍”,孟屿推着剩下的行李,诸葛大力跟在旁边时不时帮忙扶一下摞得不稳的袋子——汇入了人潮,走向停车场。
回去的路上,胡一菲坐在副驾驶,抱着硬纸箱。曾小贤开车,孟屿和大力坐在后排。
车厢里暖和起来,长白山特产那混合了菌类、蜜香和淡淡药草的自然气息,取代了机场的消毒水味,弥漫开来,像把一小片山林搬了进来。
胡一菲装作不经意地回头,对坐在后面的孟屿说:“哦,对了,孟屿。在北京路过一家旧书店,替你淘了本书。”
她用手拍了拍身边的纸箱。
孟屿的视线立刻聚焦在箱子上,眼神里的兴趣瞬间盖过了其他:“书?”
“嗯,”
胡一菲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淡,“一本清末民初京津码头底层帮会、脚行的口述史整理手稿,应该没正式出版过。我看着有些料还挺野,说不定能补充点你的研究方向。”
“口述史?底层帮会?”孟屿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像探灯找到了目标,“那太珍贵了!”他下意识地身体前倾,隔着座椅靠背似乎想看清那箱子的模样,语气带着学者遇到关键史料时的兴奋和急切,“是哪家书店淘到的?保存情况怎么样?是誊抄本还是原始笔记?有没有署名?”
一连串专业问题倾泻而出。
“博古斋,”胡一菲言简意赅,“破破烂烂,但也算完整。没署名,就个模糊的徽记。”她故意没提价格。
即便如此,孟屿的呼吸都明显急促了几分,眼神里的渴望几乎要溢出来。
他下意识握紧了拳头,又缓缓松开,努力维持着表面的沉稳:“太好了…太好了…”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坐在旁边的诸葛大力抿嘴轻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孟屿的手臂,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前排:“别急,到家就能看了。”语气里带着几分只有他们才懂的、亲昵的安抚。
孟屿感受到她的提醒,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赧然地笑了笑,重新靠回椅背,但眼神依旧不时瞟向前座的纸箱。
胡一菲和前排开车的曾小贤在后视镜里交换了一个眼神,曾小贤脸上是“看吧我就说”的得意。
胡一菲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转过头看向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街景。
车厢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暖风的轻响和空气中交缠的“知识”诱惑与“山珍”清芬。孟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打着,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大力将头微微侧靠在孟屿的肩膀上,闭上眼睛假寐,安静地汲取着他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
车子驶入熟悉的街道,爱情的公寓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