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打开后备箱,小心地把那个承载着“江湖野史”和“物理圣经”的硬纸箱再次抱了出来,入手依旧沉甸甸的。
胡一菲也下了车,锁好车门,围巾在冷风中微微飘动。
她看了一眼曾小贤怀里抱着的箱子,又抬头望向航站楼灯火通明的到达大厅入口。
“嗯,”
她轻轻应了一声,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忽,“希望那本‘秘籍’别散架,也但愿大力不会觉得那三块‘砖头’太重。”
她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不易察觉的期待,率先朝明亮温暖的航站楼入口走去。
曾小贤抱着箱子,赶紧跟上,皮鞋踩在空旷停车场的路面上,发出清晰的回响。
浦东t2航站楼,国内到达出口依旧喧嚣。
胡一菲抱着那个承载着“江湖野史”和“物理圣经”的硬纸箱,像守护着易碎的古董。
冷气透过高大的玻璃幕墙渗进来,她微微紧了紧围巾。
曾小贤则抱着胳膊,伸长脖子在人流中搜寻,嘴里还嘟囔着:“这俩学霸是去搞科研还是去打劫山货了?航班都到了…”
话音刚落,两个熟悉的身影就推着行李车从闸口缓缓走出。
与吕子乔的风尘仆仆不同,孟屿和诸葛大力周身似乎还萦绕着长白山清冽干净的气息。
孟屿穿着件挺括的深灰呢子大衣,围了条厚实的深蓝色羊绒围巾,一手稳稳推着堆得小山似的行李车,另一只手则极其自然地、轻柔地搭在诸葛大力的后腰上,带着一种不言而喻的保护姿态。
他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清隽温和,但眉宇间透着长途跋涉后的些许疲惫,眼神却明亮有神。
诸葛大力则穿着一件奶白色的羽绒服,围着条同色系的毛线围巾,衬得小脸越发白皙。
她没戴帽子,乌黑的短发柔顺地贴着耳际,鼻尖被冷风吹得有点红。
她步履轻快,带着点归家的雀跃,正侧着头对孟屿说着什么,脸上挂着浅浅的、极其自然的笑意。
两人靠近时,肩膀会不经意地轻轻相触,孟屿便微微低下头倾听,那专注的姿态本身就像一道无声的暖流。
“师傅!曾老师!”
大力眼尖,率先看到他们,小跑几步迎上来,声音清脆中带着点旅途后的放松甜意。
孟屿也加快步伐,推车稳稳跟上,温和地打着招呼:“一菲姐,曾老师,麻烦你们来接了。”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了胡一菲脚边的硬纸箱上,带着疑惑。
“不麻烦不麻烦!欢迎回家!”
曾小贤立刻切换成“大家长”模式,凑过来打量那辆行李车,“嚯!大力小屿,你们这是…把长白山哪个山头承包了?”
眼前这辆行李车确实壮观。除了常规的两个大行李箱外,上面还满满当当地摞着、挂着、塞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纸箱和布袋。
几个半透明的厚质塑封袋里,是油润光泽、形态饱满的木耳和猴头菇,挤挤挨挨像是黑色的和米白色的小山丘。
两个印着“长白山珍品”字样的古朴硬纸盒隐约露出红绸衬底的轮廓,看形状像是包装好的人参——孟屿挑这些东西向来精细讲究。
还有几个密封严实的玻璃瓶,里面是浓稠得仿佛流动琥珀般的野生椴树蜜,瓶颈上还挂着点点凝固的蜜珠,在机场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
最醒目的是几个大大的、印着各种菌菇照片的彩印环保袋,鼓囊囊地装着晒干的各种山菌,散发出浓郁而独特的山林香气,旁边还挤着两个印有“高山雪蛤油”标签的精致小罐。
孟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顺手接过胡小贤想去拎的一个沉甸甸的袋子:“曾老师,我们自己来。主要是些特产。长白山的野生菌品质确实难得,就多买了点,大家分一分。还有一些…”
他顿了顿,目光瞥向大力,带着点温和的纵容,“大力喜欢那边的椴树蜜,纯度高,营养价值也好。顺便给邻居们也带了点伴手礼。”
他语气平实,没有炫耀,只是陈述事实,更透着种把好东西带回来分享的心意。
“哇!”
曾小贤听着孟屿的介绍,再看看那堆成小山的“山珍”,眼睛都亮了,馋虫瞬间被勾了上来,仿佛已经闻到了小鸡炖蘑菇的香味,“讲究!太讲究了!孟老板出手就是不一样!这一看就比‘某品牌真空包装烤鸭’有文化底蕴多了!嘿嘿…”
他意有所指地调侃着阳台上的存货,顺手帮忙把最大一箱干菌搬到自己的手推车上,分量十足,压得小车都晃了晃。
胡一菲的目光扫过那堆充满自然气息的“战利品”,又落在孟屿始终轻护着大力的手上,还有大力看孟屿时眼底那抹不易察觉的依赖光芒。
这种温和流淌、无需刻意言说的亲密,让她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她朝孟屿点点头,眼中带着赞许和一丝难得的促狭:“挺会挑。这些东西实用。看着也比某些‘硬核知识’轻快。”她不忘调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