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沉浮录! > 第127章 襄松桥工地初探

第127章 襄松桥工地初探(1/3)

    早上,江春生脚步轻快地走进办公室。

    今天是星期一,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江春生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办公室,看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差十分钟。他坐在办公桌前,不禁想起了朱文沁, 近期连续多个星期一早上上班不过一刻钟,朱文沁就会打电话过来。不知道等会儿她的电话打过来,又会和自己说些什么呢?

    在他的脑海中刚刚浮现出朱文沁的影子, 财务室张成凤的醇厚的女中音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小江,我和陈萍马上要去襄松桥工地复核临时设施的材料,你陪我们一起去看看?”张成凤脖子上裹着一条暗红色的毛线围巾,说话时嘴里呼出白气。

    江春生眼睛一亮。襄松桥项目自上个月十五日开工以来,他还没有去现场看过。

    “去,当然去!”他立刻回应着站起身,“是现在就走吗?”

    “是啊!我们早点过去,早去早回。”张成凤道。

    “好!您稍等,我去跟金队长报备一下。”江春生说着跟在张成凤身后走出了办公室。

    副队长办公室里,老金正伏案疾书,听到敲门声头也不抬地说了声“进来”。

    江春生简要说明了去向,老金毫无异议,表示年轻人多去工地转转,学习学习挺好的。

    大门口,陈萍已经推着自行车在等了,她今天穿着件藏青色呢子大衣,看见江春生过来,笑了笑:“江春生,襄松桥工地你还没有去过吧?”她的声音依然是嗲嗲的,对于她这种说话的语气,最开始大家都觉得别扭、异怪,但现在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是啊,去学习学习。”江春生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

    一月的临江县,早晨气温只有一度左右,江春生带上黑皮手套,从车棚推出那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

    江春生、张成凤陈萍三人骑车穿过县城中心,沿城北路一路向北驶上了城北郊的318国道。寒风扑面,江春生不得不眯起眼睛。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路上行人不多,大多裹着厚厚的棉衣,行色匆匆。

    “张会计,工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江春生蹬着车,与张成凤并行,陈萍在他们身后。

    “正在挖南边的桥墩基础。”张成凤的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这次去主要是核对芦席棚和临时设施的用料,刘队长比计划多搭建了一栋临时设施,我们去核查一下材料数量。”

    骑了约莫半小时,三人拐上了207国道。远处,龙江港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在冬日枯黄的两条河堤间。再往前,一座老桥横跨河面,桥北头已经搭建起枯黄色的芦席工棚。

    \"那就是襄松中桥。\"陈萍指着前方说。这是她第一次开口,声音娇柔却清晰。

    江春生点点头,目光被工地景象吸引。老桥上游北侧的河堤上,一长排芦席棚在寒风中伫立,简陋却整齐。更近处,桥头东北角空地上搭建的两排芦席棚规模更大,应该就是办公区和仓库了。

    三人在芦席棚边的自行车停放区锁好自行车。

    “小江,我和小陈找刘队长和李会计去了。”张成凤说着,从自行车前篓子里提下黑色的提包。

    “好!我去现场转转。” 江春生回应。

    “行,一会我跟刘队长说一声,我们中午一起在工地食堂吃饭。”张成凤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和陈萍朝办公室方向走去。

    江春生朝龙江港河边走去。老桥上车来车往,而桥东南角的河床上,一个巨大的草土围堰格外醒目。围堰内侧已经抽干了水,二三十个戴着橘红色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基坑里忙碌着。有人用扁担挑着箩筐,有人两人一组抬着竹筐,将挖出的软土运到围堰外侧。另外还有一个班组十几个人,正在往草袋里装土,为北边的桥墩基础围堰。

    “咦?!江工!你今天怎么来了。”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江春生转身,看见永城建筑队的周永昌大步走来,黝黑的脸上挂着亲热的笑容。

    “周队长! 怎么样?春节只有20天了,年前能搞到什么进度?”江春生握住周永昌布满老茧的手问道。

    “完成两边桥墩的基础底板。”周永昌自信心的说道。

    “是吗?”江春生有点不信,“南边这个基础土方还要挖几天?”

    “包括今天,还有三天就能挖到标高,浇垫层混凝土绑钢筋了。北边的桥墩正好还有两天完成围堰,抽干水后,正好这边的土方班组接着挖北边的基础。”

    “你这是正好套成流水作业了。”江春生道。

    “是啊!这是刘队长和景工制定的方案,既科学又经济。流水作业最节省成本,工期也能保证。”

    两人站在老桥桥头人行道的栏杆边,看着脚下的基坑。江春生注意到坑底已经挖了约两米深,工人们正在将最后一层软土清除。有一小段位置的坑壁,用竹跳板和杉木桩加了临时支护,防止塌方。

    江春生低头发现坑底有一个集水坑里,放着一台潜水泵,长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