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阔端!杀阔端!”
营帐外围火光四起,乱箭如雨,铁蹄如雷,整个襄阳城外的草原都在战马践踏下轰鸣作响。
而阔端,此刻正站在贵由的尸体旁,双手满是血,脸色一瞬苍白、一瞬铁青,神情极其复杂。
他还没有意识到,那喊杀声的源头不是贵由的部队。是他原以为仍藏于荆州、准备前后夹击的自己人。
那八万大军,此刻正是在武修文暗中操控下,打着“贵由复仇”的旗号包围了他……只不过,他还被困在“兄弟之争”的逻辑里。
阔端望着地上贵由被砸碎的脑袋,忽然觉得有点发凉。
那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对手,那是窝阔台的亲子,王庭的太子,是他这位“二弟”在大汗继承路上最不能轻易碰的禁忌之名。
可如今,被他亲手砸死了。
他骤然意识到若贵由未死,也许还能有转圜。自己说几句软话,交出汗位、摆出姿态,也许还有活路。
可现在,贵由死了,战功在前,罪名在肩……他这条命,已经没有退路。
他身子一震,忽然恼羞成怒,猛地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混账东西!阔端你个懦夫——居然还想着低头求饶?!”
阔端怒吼一声,双目赤红,转身走向马厩,高声道:
“来人——牵我的战马来,吾要率军杀出重围,与贵由那帮叛贼拼个你死我活!!”
正当他抓起战甲,气势汹汹要冲出帐外时,一道身影却挡在了他面前。
武敦儒拱手低声:“大汗,请息怒。”
“先生你为何拦我?”阔端沉声,怒意未消。
武敦儒眼神平静、语气却带着一种“谋士之力”般的冷静沉着:
“贵由势大,根基深厚。您虽除其人,但他那数万铁骑在外,若知主将已死,必会起兵报复。”
“我们如今不过万余残兵,一旦正面硬碰,非但难胜,连兵马都要白白折损。”
阔端咬牙道:“难道要我躲起来不成?”
武敦儒上前一步,语气坚决:“非是躲,而是‘合’。”
“您亲率部队南撤荆州,与您暗藏的八万主力会合,一则可整合兵力,二则趁此宣布‘贵由谋反在先’,您被迫自卫,以图正名。”
“此乃上策避锋芒以存将种,待反攻时再取大势,稳坐汗位。”
阔端听得眼神微动,确是被说动了几分。
可他不知的是,这一万兵马,早已在武敦儒数月间的“精神洗脑”下,动摇了忠心。
许多蒙古军士早已被潜移默化地灌入“汉地秩序”、“百姓福祉”、“以城镇安家”的思想,再加上贵由被杀、主将失序,整个军心早已混乱。
而武敦儒此刻说这番话,目的并非真为阔端存命。他只是要骗阔端出营,脱离护卫,送他上断头台。
只待武修文的主力兵马从外围杀入,阔端这最后的万兵自然一哄而散,归于“大军节制”,再由武修文“安抚整编”。
这一切,都是杨过手中那盘大棋中的一枚洗掉阔端与贵由,将阔端的十万蒙古铁骑反向净化,变成未来“新秩序”的一环。
而武敦儒,这个原本市井出身、武艺平平的汉子,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
正是杨过亲手调教的结果。
果然,正如武敦儒所料。
当那十余万骑兵自营外横冲直入、喊杀震天时,阔端第一眼就认定那是贵由麾下的援军前来劫营复仇。杀声如潮,营火冲天,自己原本还算稳固的军阵瞬间被冲得四分五裂。
一万人的大营,顿时如落入狼群的羊圈。
阔端不及多想,率着数百亲信,跟着武修文一路往南疾驰逃亡。战马蹄声急促,尘土滚滚,身后的追兵像缠魂厉鬼一样始终不肯散去。
他们连夜奔袭,未敢歇息,直到天光微亮时才在一处林野外稍作停留喘息。
此时再回头一看,原本的数百人队伍,已零零落落,仅剩下几十人。
而远处的喊杀声,依旧在风中回荡,若隐若现。
众人疲惫至极,正伏在溪边饮水,忽然之间
啪!
武敦儒运起内力,猛地一掌拍在阔端胯下战马的马臀之上。
那骏马吃痛长嘶,骤然跃起,一跃而过!
飞跃河流的瞬间,水花激溅,蹄声如雷。
阔端猝不及防,几乎从马背上栽下去,等他勉强稳住身形,再回头时,却见武敦儒也紧随其后,纵身而起,轻巧落于对岸。
而其他的士兵,眼睁睁看着主将越河,却只能在河岸边干瞪眼。
他们的马匹早已疲惫不堪,远不如将帅座下骏马,有的强行跃河,直接扑入水中翻滚几圈后沉没河底;有的勉力跃起,又重重坠入中流,叫喊声很快被浪声淹没。
眼见队伍四散,溃不成军,阔端大怒,脸色涨红,翻身下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