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276章 中原有全忠 唐朝灭亡

第276章 中原有全忠 唐朝灭亡(3/4)



    “南北朝时,北方就有数个胡人政权。”

    孙权:“这个信息还真是明确。”

    “这样,你可以删减着暗示拓跋珪他们。他们既然有心,我们就可以帮忙。”

    李隆基:“那样的话,反正之后会更混乱,是否拉拢李晔也就无所谓了。”

    “同样,两面摇摆的李忱也就不用动了。”

    他们现在被李世民看得很紧,与其动他们,还不如先拉拢更加容易的目标。

    乱世将临,他们不愁找不到机会。

    另一边,李晔、李儇和刘协聊了一整夜,他们也没有参与刚才的大会。

    其实主要是李晔和刘协在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协邀请李晔加入自己的“傀儡小队”,建议他好好享受生活,其余的听从祖宗安排即可。

    “过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那些怨恨其实毫无意义。”

    “朝代不断更迭,众人互相怨恨。空间这么乱就是因为他们全都放不下。”

    “我们在人间都尽力了,在这可以长久的休息了,何必要把那些痛楚带过来呢?”

    “我想,你的祖宗会尊重你的想法,他不会强求你的。”

    李晔接受了加入小组的邀请。他虽然能理解刘协的话,但此时还是无法做到。

    他还是在乎人间,尤其是自己家人的境遇。

    ……

    904年8月,唐昭宗被杀后,朱温当即从前线返回洛阳,“痛哭流涕”。

    然后以弑君的罪名处死了麾下大将朱友恭、氏叔琮。

    李晔:“真虚伪!”

    刘邦摇了摇头,“其实他应该在清理功臣,可时机选得不对啊。”

    后梁的其余将领因朱温所为寒心。10月,朱温长子朱友裕病逝。

    朱温麾下将领出现断层。没了张氏的劝谏,朱温的行事愈发荒诞。

    后梁尚未建立,但上升期就此结束。

    不过这些就是后话了。先把目光放到杨行密这边。

    905年,润州被攻破,安仁义叛乱被平定。

    李神福病死,杨行密派刘存接替他讨伐鄂州,将杜洪消灭。

    做完这些后,杨行密的生命也即将到达尽头,该考虑传位的事了。

    可儿子杨渥为人轻浮,名声不好,其他儿子年龄又尚小。

    杨渥被派到宣州作为观察使,徐温向杨渥说明了利害,提醒他要谨慎。

    905年9月,杨行密病情恶化。周隐等人却想绕开杨行密之子拥立刘威。

    杨行密靠着徐温、张颢、严可求等人的协助才顺利将杨渥召回,有惊无险地完成传位。

    11月,杨行密病逝。

    他没有看到唐朝灭亡,但维持了江淮的稳定,奠定了南北格局,被称为“十国第一人”。

    可他过早离世也为南吴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南吴也没有真正完成政权建设。

    孙权、刘裕等南方皇帝都摇头叹息着。

    杨渥即位后,忌惮老将,重用拥立有功的徐温、张颢等人。

    906年1月,杨渥派逼反王茂章,派李简偷袭宣州。

    王茂章被迫投奔钱镠,钱镠占据衢州等地。

    3月,杨渥派陈知新击败许德勋,攻克岳州。

    钟传以保境安民为基本政策,吸引了大批文人来到江西。

    906年4月,钟传离世,其子钟匡时被拥立为留后。

    杨渥趁机派秦裴击败钟匡时,占据洪州,吉州的彭玕向马殷投降。

    杨渥多路出击皆获胜,已经飘了,更加轻视老将。淮南也将更加动荡。

    现在把目光回到朱温这边,在行舜禹之事前,他要做一些准备。

    905年2月,朱温让蒋玄晖设宴邀请李晔的其他儿子,然后在宴会上全部缢杀。

    李晔一脉只剩了李柷和(胡昌翼)。

    905年6月,白马驿之祸,朱温将裴枢等大批忠于唐朝的官员处死,抛尸河中。

    就此,困扰唐朝的党争问题被彻底解决。

    8月,朱温派杨师厚讨伐占据襄州的一直不太安分的赵匡凝。

    赵匡凝、赵匡明兄弟水平不高,无力抵挡,最终前者投奔杨行密,后者投奔王建。

    这对兄弟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转世成为了两位宋朝皇帝(不是)。

    平定赵氏兄弟后,朱温不顾谋士敬翔的反对继续南下,攻打杨行密的光州和寿州。

    结果接连失利,军队被光州守将柴在用收割了不少。

    魏博牙兵与节度使并不是一心,当节度使不能满足牙兵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换掉节度使。

    罗绍威担心牙兵作乱,便向朱温求援,帮自己消灭牙兵。

    906年1月,朱温进入魏州,与罗绍威一同大肆屠杀魏博牙兵。

    魏博其他地带的军队也开始反抗,4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