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乾元三年(公元214年),就是这样一个很巧合的年份:甲午年。
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年袁熙要给新出生的嫡长孙过百日,也就是袁谦和张芳儿的长子出生百天。
袁熙为了庆贺,专门邀请了大燕国四周的邻居们,来了很多人,。
虽然各国的使节每年都来一趟,但是像今年这样被邀请的情况不多,除了袁熙登基和袁谦结婚的时候。
三韩那边基本上被甘宁的辰王军给屠戮的差不多了,因此,三韩没有派出代表来,等于是甘宁就是三韩地的代表。
庇护原三韩领导者的倭国派来使臣,居然当着袁熙的面控告甘宁,还言辞激烈的要求袁熙必须严惩,并归还三韩的领土。
实话说,这不是倭国第一次抗议了,袁熙这次给孙子庆祝百天,根本就没请倭国使臣,他非要来凑热闹。
然后,甘宁那暴脾气哪能忍得了,直接在宴会上把倭国使臣给揍了。
之后,那个不知死活的倭国使臣,居然扬言要回国通知倭国领导者,派兵攻打三韩地。也就是倭国准备攻打甘宁这个辰王,等于是攻打袁熙大燕国的附属国辰国。
结果,就是倭国变相对袁熙的大燕国宣战了。
袁熙听完祭礼司尚书韩珩的通报之后,就说了一句:“打呗!打到他服为止!”
这下把韩珩整不会了,其实韩珩的想法是让甘宁去给倭国使臣道个歉,就说是酒后失德,然后把这事儿搪塞过去。
如今袁熙用府兵在辽水发展水利,提高辽东的战略价值,明显是要为将来对幽州东北的那些东胡、高句丽、夫余,甚至更远的挹娄和肃慎诸部用兵,如今在半岛上的三韩最好不要出乱子才对,否则虚耗兵力和财力,对以后东北的战事绝对不利。
甘宁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其实也是很担心袁熙说他跋扈,给他惩罚的,要知道他甘宁说什么也是一方国王了,再像小弟一样被袁熙打屁股,太丢人了。
可现在,袁熙的“圣旨”明显在说:“甘宁,干的漂亮,给老子干他!”
所以,在韩珩还没提出意见之前,甘宁赶紧回答:“末将领旨!”
“别急啊!顺便让兵马司给东莱校尉府下令,水军全部下海,封锁东部海域,倭国片瓦不得下水。另外让乐浪郡召集府兵,就地改为屯田兵,随时准备作战,并受右将军节制。”袁熙担心甘宁吃亏,除了辰国的部队,还给他提供了乐浪郡的府兵作为支援。
这下连司马懿也听不懂了,赶紧说道:“陛下!臣觉得不妥!虽然右将军有着在外统兵权,但是右将军还有着藩王的身份,统率朝廷兵马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请陛下另派将军负责乐浪郡府兵的指挥权。”
“对!对!对!我不合适的,换个人!换个人!我统领辰国的那帮人就行!”甘宁一听,也知道司马懿说的有道理,而且他一向重视兵马司的规矩。
“那你觉得谁合适?仲达!”袁熙此时也是才想起来甘宁的身份。
“臣推荐征东将军(鲜于辅),若是与倭国开战,也在征东将军的职责范畴。另,可派镇东将军(李典)作为辅佐,在乐浪郡驻守,防止东北边的高句丽有任何异动!”司马懿说出了自己的人选。
“鲜于将军吗?也确实合适。李将军就算了,如果高句丽敢有任何异动,就让黄将军东进把高句丽灭了吧!上次帮公孙家打辽西的事我还没跟他们算呢!”袁熙是很记仇的,特别是对那些曾经觊觎他领地的外族。
“喏!”司马懿、甘宁和鲜于辅,一起领命。
作为外交负责人的韩珩彻底懵了,他本来是来劝架的,希望这次甘宁殴打倭国使臣的事,能够息事宁人,这样做,也能体现大燕国的大度。
结果,袁熙并不准备大度,而且还明显睚眦必报,让韩珩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就算接受了宣战,韩珩也得告诉人家倭国的使臣一声。
那个倭国使臣也彻底懵了,但是他仍然嘴硬,说道:“这事儿我一定会告诉邪马台的,我们的女王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皇帝,你们可不要后悔!”
韩珩一听这倭国使臣明显有着带有诅咒似的话语,而且是冲着大燕国皇帝袁熙去的,自然也不乐意,说道:“我劝你嘴巴放干净一点,否则别说这大燕国,就是这驿站你也很难走出去!”
说完,韩珩并没有听那个倭国使臣的回话,直接离开了倭国使臣下榻的驿站。
倭国使臣没想到一直微笑待人的韩珩居然会如此说话,一时间在风中凌乱。
其实,这个倭国使臣完全是在作死,因为他已经从祭礼司的接待使馆,被改成在一般驿站里住宿,就应该知道他在大燕国的地位下降了,还要作死。
乾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倭国正式向大燕国提出断绝朝贡关系,这是大汉光武帝之后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