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赵祯也有所耳闻。某天臣子奏事的时候恰好是殿中侍御史萧定谟(此次开封府会试的主考官之一)站在了赵祯的面前,赵祯便问起了这首诗。
“听说京城最近有一首诗很流行,叫什么河满子,据说跟你还有点关系?”
萧定谟瞬间惶恐不已,他不敢隐瞒只好如实回禀,赵祯让他把诗背一遍,萧定谟也很老实地背诵了一遍。当然,他最后肯定还得给仁宗陛下好好解释一下这里面的意思。对于诗中调侃王宗道和王博文求官的事,赵祯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且人家说的也是事实,但对于考场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赵祯却不得不认真对待。如果此事真的是有猫腻,那么陈尧佐和韩亿以及章得象甚至包括四位主考官都得获罪,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当时开封府会试的四位主考官在前面也已经说了,他们是萧定谟、韩琦、吴育和王拱辰。这四个人都是青年才俊,是帝国官场的未来之星,先不论往后他们会怎样,但此时的他们无一不是心高气傲且视权贵如粪土,宰执大臣们在他们这些年轻人眼里正是时刻监督的对象,陈尧佐等人如果想在这事上搞什么鬼把戏简直就是在找死。这四人当中尤其是这个韩琦最为刚直,韩琦是谁?君子党的隐形骨干力量,未来强硬得可怕的大宋宰相,而且很快他就将凭借一己之力将大宋的这帮已经年老且庸碌无为的宰辅大臣全部掀翻在地。再者说,就连史书都还了陈韩两家子弟以清白,史称韩琦等人对他们进行考试时可是相当严格:实司试事,非有所私也。
我们说这些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说,陈尧佐的儿子和韩亿的四个子孙都是凭借真本事中的榜,而非是这里面有什么猫腻。这事之所以会闹得沸沸扬扬,完全就是人的心理在作祟,而从古至今这种现象都是有的。在某些人的眼里,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就是不学无术,有了成绩都不是靠的自己,而是靠的后台,即使有人出面澄清或证明,但这些人仍然是嗤之以鼻。除非结果是他们想要的,否则所有的事实和证据在他们这里都是阴谋,说难听点,这其实已经是心理重度扭曲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