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完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会不会发现什么问题?一方面是你有官做却还要来参加考试,一方面是无官无爵的平民子弟一心想着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可蛋糕就那么大,录取的人数肯定是有限的,这就让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尤其是平民子弟中那些落榜的考生就会在内心里怪罪于那些可恶的官二代跟自己抢食吃。这些话上不了桌面,但私下里却是各自都心知肚明。
北宋景佑四年这一年没有殿试,但有会试,再一次很不巧的是,这回的会试大出风头的人又是跟宰执大臣有关。而且,也正是因为与他们有关,所以才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考场风波。
原因在哪儿?原因就在于这次开封府的会试里面考中头名的人竟然是宰相大人陈尧佐的第五个儿子陈博古,以老陈家优良的智商基因,陈博古考中会试头名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可参知政事韩亿的四个年龄各异的子孙竟然也集体通过了这次会试,知枢密院事章得象的族亲(也有说法是他的内侄)章仲昌以锁厅人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试同样也顺利通关。
单说这些官二代以锁厅人的身份成功中举倒也没什么,可当人们知道他们的父辈是谁之后,这事就变得不那么单纯和简单了。一时间,落榜者当中无不愤愤不平:这些权贵子弟个个都这么厉害?鬼才信!他们是关起门来考试,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
话虽如此,但奈何平民子弟人微言轻,更是敢怒不敢言,那怎么办?读书人自然是有办法的,那就写匿名诗嘲讽这种不公的现象!于是乎,一首经过加工的诗歌就此诞生:仲章故国三千里,学士深宫二十年。殿院一声河满子,龙图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的原文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宫怨诗《河满子》,原文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本是一首哀怨凄愁的诗,但经过加工后却一时间风靡整个开封且人人都知道这首经过改编之后的诗歌是在嘲讽哪些人。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仲昌故国三千里。仲昌,章仲昌也。这里说的是枢密院高官章得象的那位族亲,章仲昌的老家是福建泉州,就因为他以锁厅人身份以及有章得象的这层关系参加了此次会试且中榜,他也因此而很荣幸地荣登此诗的榜头。言外之意不难揣摩,你章仲昌从哪儿来就该回哪儿去,你一个不学无术的福建人竟然有脸跑来跟我们开封府的学子抢饭碗!
学士深宫二十年。学士者,王宗道也。这句诗说的是早在仁宗皇帝还没登基之前就已经开始辅佐赵祯的王宗道因为自己二十年过去了还没升官就跑去找赵祯诉苦,他明摆着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希望皇帝陛下能给他小小地升迁一下。赵祯大笔一挥:同意!朕就升你做龙图阁学士吧!
殿院一声河满子。殿院者,指的应该就是殿中侍御史萧定谟、直集贤院韩琦、吴育和王拱辰,这四人正是此次开封府会试的主考官。落榜的学子尤其是此诗的作者认为陈尧佐的儿子之所以能得头名,韩亿的四个子孙以及章仲昌能中榜都是这次会试的四个主考官媚上的结果。
最后一句,龙图双泪落君前。这个说的是龙图阁学士、前开封府知府、权三司使王博文。此人这时候已经是大宋的财务总长了,按官职来说是仅次于宰相和枢密使的超级大官,可就是如此也还是让王大人闷闷不乐,原因就在他的官职上。某天,他实在是忍不住满心的委屈,他竟然当着赵祯的面大哭了起来,口里还念念有词:“陛下啊,臣已年老且看样子也没几天活头了,可老臣都这个样子了却还是没能位列两府,臣这辈子实在是不甘心啊!”
简单说,这个王博文也想进入政治局当个中常委,其目的就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资历上有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堂堂国之宰辅重臣竟然可以通过哭诉得来?没错,确实可以,赵祯在不久之后就会把他送入枢密院,从而了结王博文的这个心愿。遗憾的是,王博文上任还不到四十天就翘了辫子,但如此他也算是此生死而无憾了。
只不过,王博文的这个愿望还得等一下才能实现,因为两府现在没有空缺。但是,他的这番哭诉还是立马就有了回报,因为他的龙图阁学士就是这么来的。另外在这里多说一句,在宋人的文学笔记里,盛度的参知政事之位其实也是像王博文这么得来的,没错,在皇帝面前一番哭诉后得来的。
结合上述这些事,民间舆论为何会在此次会试结果出来之后变得如此沸腾也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再来说这首诗。
这首诗放在当时那就是在嘲讽当今皇帝和大臣,是在妄议朝政,如果要追究下去指定没个好下场。试想一下,这诗要是出现在清朝,请恕我斗胆——甚至是出现在当下,其后果会是怎样?可赵祯这种被大臣喷了口水都不会予以呵斥的好皇帝是不会跟这种事较劲的,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首诗的流传度太广所以才让处在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