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苏珈在离开汉中的时候,刘谌曾有密旨一封。
告诉他让吴国水手带着船队往一个名叫九真郡的地方去。
那里有安南国的人带着粮食在等他,到时候把那些粮食运回来就行了。
除此之外,刘谌还让他把那些吴国水手全部看管起来,决不能让他们接触到整个粮食交割的过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珈虽然对刘谌无条件相信,可这种事实在是过于匪夷所思。
但苏珈依然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了刘谌的命令,靠岸之后就把那些吴国的水手全都看管了起来。
到了岸上,苏珈也没有丝毫放下戒备的意思,万一有什么差池自己岂不是大汉罪人。
直到对面的人亮明身份,苏珈这才相信,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控之内!
“我乃大汉水师参将苏珈。”
“奉皇命到此押送粮草。”
在对方亮明身份之后,苏珈也在亮明身份的同时,打消了防备。
很快,苏珈便通过对方的口述,知道这件事情另一半的经过。
南安使者得到旨意后,以极快的速度返回安南,并把刘谌的旨意上报给孟虬。
旨意中,刘谌让孟虬暂时停止往南探寻出路,转而往东寻找一条适合水运的出海河流。
并且在舆图上大致给孟虬标注出来位置,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河流走向。
但终点还是很清楚的,就在交州的九真郡。
孟虬在收到刘谌的旨意后,立刻派人开始去探路。
这里面不光是孟虬讲义气,以及对刘谌年复一年的对安南援助的感激。
还有孟虬开疆拓土的野心。
一场水灾浇醒了刘谌,让刘谌知道从安南运来的粮草不能只走陆路。
同样也要依托海运。
而在此之前,安南的发展几乎全都依托于和大汉的贸易往来。
比如这些粮食就是运送到大汉换取钱财以及其他安南国需要的物资。
这场水灾也让孟虬猛然惊醒,若是单纯的依靠大汉。
没什么天灾人祸的倒还好,万一出现什么天灾人祸,国家的运转必然会出现停滞。
没有成为国王的时候,孟虬倒也不用考虑这么多。
如今面南背北,他又怎么会继续把自己放在一个酋长的位置上。
安南必须要做出改变,并寻找其他的出路,以防将来陷入到这样的境地。
最终,孟虬把目光瞄向了刘谌所描绘的这一条水路上。
如果安南能打通并且占据这条水路,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对大汉的依赖,因为在大汉之外,还有一个吴国。
吴国开发交州的时间不短,当年自己奉旨打劫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
安南完全也可以和吴国形成贸易上的往来。
不过那些靠着东边的出海口都在吴国的手里,想要从他们手里得到这些出海口。
就必然会跟吴国产生摩擦。
若是别人或许还会有所考量。
但是对于孟虬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事儿。
当年偷袭交州的时候,吴国都没能奈自己何,更别说这更远的九真郡了。
于是在找准水路之后,孟虬悍然发兵九真郡,并且在吴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夺取了九真郡。
等到夺取九真郡之后,孟虬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也尽去。
因为整个九真郡压根就没有几个吴国人。
都没有吴国人,吴国凭什么说这里是吴国的地盘?
心安理得的占据了九真郡的孟虬又往南夺取了日南郡。
使九真以南尽数落于安南国之手。
同时孟虬也没有忘记刘谌的旨意,打下九真郡后便立刻着手开始往九真运送粮草。
以便朝廷船只到达九真的时候,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把这些粮食运送回大汉。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等到了朝廷的兵马。
听完来龙去脉的苏珈,在赞叹孟虬胆子足够大的同时,也在心里暗暗的敲响了警钟。
虽然这九真郡是从吴国的手里夺取的地盘,但这足以说明,孟虬的野心已经开始逐渐膨胀。
苏珈知道孟虬和陛下的关系,但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在野心滋生的时候。
今日孟虬敢吞并吴国的土地,来日他未必就不敢觊觎汉土!
不过这些显然不是眼下的苏珈所需要关心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把这些粮食装上船,运到天水去。
孟虬此时并不在九真,负责这些粮草的是他的一个族人孟浪。
也就是被派往成都支援大汉北伐的孟子翔的父亲。
在得知此人身份后,苏珈讲述了孟子翔在汉中的战斗事迹。
两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孟子翔迅速拉近。
接下来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