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内戒备森严,巡逻的侍卫往来穿梭,但包公和展昭凭借着高超的轻功和敏锐的观察力,巧妙地避开了侍卫的视线。
他们在府邸中四处搜寻,一间间屋子仔细查看。终于,在一间隐蔽的密室里,发现了宁王与二皇子密谋的信件。信件被藏在一个暗格之中,包公小心翼翼地取出信件,展开一看,信中详细记录了他们谋害大皇子的计划以及后续的脱身之策,包括如何利用山贼背锅,如何在事败后互相推诿责任等内容。
拿到证据后,包公和展昭迅速撤离。回到开封府,包公连夜整理证据,准备次日升堂审案。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开封府的大堂上,却丝毫无法驱散大堂内严肃紧张的气氛。包公身着威严的官服,头戴乌纱帽,端坐在大堂之上,面色凝重,眼神如炬。他命人将宁王赵煜带到堂前。
宁王被带上来时,虽故作镇定,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一丝慌乱。他一脸傲慢,仰着头,不屑地说道:“包黑子,你无故将本王传来,是何用意?你可知本王乃皇亲国戚,岂容你随意传唤?”
包公怒目而视,猛地一拍惊堂木,喝道:“宁王,你还不知罪吗?你与二皇子勾结,妄图谋害大皇子,意图篡夺皇位,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证据在此,你还有何话可说?”说着,包公将那封密信扔到宁王面前。
宁王看到密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但他仍心存侥幸,妄图狡辩,强装镇定道:“这信定是有人伪造,想陷害本王。包黑子,你可不要血口喷人。本王对圣上忠心耿耿,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包公冷笑一声,目光如剑,直直地盯着宁王:“哼,你还敢狡辩。来人,将证人带上堂来。”
只见几名黑衣人被带上堂来,正是当日伏击大皇子之人。
包公看着黑衣人,厉声道:“你们如实招来,究竟受何人指使?”
其中一名黑衣人颤抖着说道:“大人,我们是受宁王指使,他给了我们一大笔钱,让我们在大皇子归途中设伏,取他性命。”
宁王听后,怒喝道:“你休要胡说!本王从未指使你们,定是有人陷害本王!”
黑衣人继续说道:“宁王还承诺,若事情成功,会再给我们一笔巨款,让我们远走他乡。若事败被抓,绝不能供出他,否则我们的家人都性命难保。”
在铁证如山面前,宁王终于瘫倒在地,如同一滩烂泥。他知道,自己的阴谋彻底败露,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包公怒喝道:“宁王赵煜,身为皇亲国戚,不思辅佐圣上,保国安民,却妄图谋逆篡位,扰乱朝纲,其罪当诛。来人呐,龙头铡伺候!”
随着龙头铡落下,一代宁王就此伏法,鲜血溅地。这场惊心动魄的皇子夺权阴谋也在包公的明察秋毫下宣告终结。
京城百姓听闻此事,无不拍手称快,对包公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更是赞誉有加。而宋仁宗经此一事,对立储之事也有了更为慎重的考量,深刻认识到皇位传承关乎国家兴衰,必须谨慎抉择。
大宋王朝在经历这场风波后,也暂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们依旧在这繁华的京城中过着平凡而安稳的生活。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