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蓬蒿与凌云木

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蓬蒿与凌云木(7/8)

惇可以起复,但蔡确是永远不可能起复,就让他在安州安居,过个数年再调他到离陈州近一些的地方终老。

    太后又道:“考成法在朝中颇有非议,有苛刻官民之弊。”

    “尚书省留尚书簿;中书后省,门下后省留稽查簿;六部留底簿,以簿册稽核之法命官员上报进度,虽有监督之效,但也生官员弄虚作假,急功近利之心,甚至于唯上是从。”

    “两位平章军国重事也有不同意见。”

    章越道:“皇太后所言极是,条章文字是藉以通言语,备遗忘耳,并不足恃。”

    “故有云天下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似辽效本朝制钱钞之法,自以为每年可得钱无数,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这就是得其文,不得其实。”

    章越说到这里,太后和天子都是莞尔。

    辽国政治在大宋朝堂已是成为经典段子和笑话。

    耶律洪基变法以来,如今辽国摸着大宋过河,耶律洪基东施效颦王安石,但最后怎么学都学不像。

    这一次辽国攻宋没取得什么战果,与耶律洪基变法搞得辽国民怨沸腾也有关系。

    章越道:“当初荆公变法能成之要,在于先易风俗,立法度。”

    “臣当年制策上仁宗皇帝,欲行变法必先强本,而强本之要在于中央集权。”

    “这些年来,朝廷一直循此道路前行。臣观五百年后,中央集权只会比如今更甚。“

    天子道:“那辽国之失在于制度不能集权之故。”

    章越道:“启禀陛下,制度还是流于其表之故,制度自意识形态而来,意识形态自文化而来。”

    “胡虏没有百年运,辽国立国两百年,虽补以汉俗以治其国。始终不过得其形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本朝制度虽能集权,可所失也在如此。”

    天子道:“朕愿闻其详,卿直言明治乱兴亡之道。”

    章越道:“陛下,家国兴亡,首在于治吏;朝廷兴衰,功在于财政。”

    “而治吏首在公与廉,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只要世道上吏治不清,贪官为害。”

    “其次在于朝廷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官吏就能治。”

    但见天子徐徐点头,帘后太后也是满意。

    “至于财政,朝廷当量入为出。先帝之所以变法,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财赋不足,入不敷出。这财赋皆出自百姓,管子收山海为国有,可山海不也是百姓所有?但臣只见取之于民,却少见用之于民。”

    “变法之道既要从主观而行,也要从客观而为。”

    “荆公大才,然臣不管初衷有多好,但不能落地,民不以为便,终究难以持久。”

    “温公固能以民情为念,但无疑于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不知道老百姓最深切之望。”

    “二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愿皇太后和陛下引以为鉴,为后世垂范。”

    皇太后听了再度点头道:“卿家,这才是治国之大经大法。但章卿还未说如何避免考成之法,以文害实之弊呢?”

    章越道:“陛下,方才臣已是说过了,变法是要强干,然监督是要分权。”

    “臣以尚书,中书,门下,御史台四部分治,相互制衡,以防有人借考成行专断之事,避免人治之弊。”

    “同时立限考事之后,也不可单一绳之……既要合,也要分。”

    随着章越言语,她看着垂帘下官家已是频频点头。

    向太后目光收回,心底突然起心动念,举起手轻轻挑帘朝外看去,一旁内侍见都急忙垂了头去。

    皇太后剥开冕旒,但见章越一身紫袍玉带,正坐于殿中心道,章卿年纪与先帝相仿,若爹爹当年有吴充那等眼光那该多好。当年他中状元御街夸官时,我也曾旁观过……

    章越擦拭额上汗水,他心知天子皇太后都是不好忽悠的人。

    这时他看到珠帘后凤目投来的目光,不由心底一凛。

    珠帘旋即被放下,皇太后不免深深叹息,当年的少女怀春的心思涌上心头,旋即又按下了。

    ……

    章越走出便殿,今日汴京风好大,吹得他紫袍玉带猎猎作响。

    忽见几名内侍正俯身在一处花圃间忙碌,便驻足观望。

    晨光透过云隙洒在那方寸之地,将新抽的嫩芽映得透亮。

    章越望着出神。

    几名内侍初时不觉,后一人眼尖看见是章越立即参拜行礼。

    “参见司空!“一名眼尖的内侍慌忙跪拜,其余人这才惊觉,纷纷放下花锄行礼。

    章越拂袖示意众人起身,踱步至花圃前。但见泥土中新萌的绿意间杂着几株野草,内侍们正欲连根拔除。

    他俯身拈起一株幼苗,青翠的叶脉在掌心舒展。

    “禀司空,“为首的内侍躬身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