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柱国大将军从内朝官吏变成了外朝官吏,那就意味着可以长期稳定的施行政策,同时也可以开启一场自上而下的有效政治改革。
但是,接下来顾南行所提的具体改革方案还是让所有人惊了个呆,完全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即使是接受过顾南行传授知识的诸葛亮与早前与顾南行讨论过此事的刘备都没有想到顾南行居然是搞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和军队与税赋徭役相关的事情,都归柱国大将军管理。柱国大将军负责掌管天下兵马与治安,以及钱粮税赋的分配。
这样不管是各地常备军与预备军,各地与军队相关的乡士以及执行具体事务的差役兵丁,都归各地尉官和将军节制。
只不过各县县尉,主要是城内差役和兵丁,将军则是负责各地军队和乡士管理。
将战兵和差役进行区分,同时日常事务辅佐以桃园的游侠作为辅助,在县尉的管理之下,可以由将军或者县尉提拔成为正式的军人或者差役。
如此一来,柱国大将军自然就控制住了各地命脉,钱粮兵马拿住以后,其他的部分该怎么做呢?
这就是顾南行令人叫绝的操作了,他干脆把其他部门的负担都甩出去,交给各地。
要知道,哪怕是按照如今刘备军以主要财力养兵,依旧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官吏众多,逐渐消耗和开支变得庞大。
毕竟,对于官吏而言,他们要应付各式各样的文山会海,而且他们又都是世家出身,各种排场什么的根本省不掉。
那怎么办呢?顾南行想了一个他自己都觉得颇为无奈的办法。
没办法,官员任命这个问题上,只要刘备不称帝,那就免不了被长安的曹操影响,甚至还会受到未来的汉帝影响。
刘备不愿意称帝,这对于士兵和平民,以及部分核心人员是好事,是他们理想的象征。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升官发财的官吏来说,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前途受到制约,或者无法继续发展。
毫无疑问,在刘备的势力范围内,这样的人也很多,也不可能找到那么多具备理想的学子去替换他们。
那么,顾南行就想出了一招既能够帮助开源节流,又能够避免各地官员,尤其是世家出身的官吏不满的方法。
这个办法简单说来,就是干脆把县中之官,开放给各地世家的官员。然后如同举孝廉一样,由当地世家领袖一起来推举,只不过这种推举就不是简单的孝廉了,而是直接做官。
至于世家领袖的资格,一方面自然是名声,这由朝廷推荐,每五年换一次。剩下的,则是柱国大将军手下差役负责推荐,推荐的标准则是根据缴纳税赋的数量推荐名额。
这样,一个既能够开源,又能够避免被影响的制度就被设计出来了。
而且,具体执行的差役都把在刘备这位柱国大将军手上,完全不担心政策执行不下去。同时,也因为刘备安排了专门针对军中的监察使可以保证各地官员和军队能够稳定合作,以及顾南行的各项改革能够持续下去。
“老师,你这样放权之后,您那些改革怎么办呢?”诸葛亮不解的开口。
显然,顾南行以监察使监督加上县尉足以影响一地的说法,对于熟悉政务的诸葛亮来说并不靠谱。
因为靠各地官员自发改革的可能性,那真的是与完全不可能划上了等号。
“孔明(诸葛亮的字),你觉得我改革的方法好不好呢?”顾南行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房间内众人自然都懵了,因为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诸葛亮自然回答:“老师设计的方法,自然是好的,而且远超现存之法。”
“可是,没有办法是完美无缺的,总有各种问题……”
说罢,顾南行就指出了一大堆可以监守自盗的问题。没办法,哪怕是蓝星发展到了现代,各种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只不过,这时候顾南行突然又说:“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办法,来不断改进我设计的这些规则,仅仅是萧规曹随,千百年之后,这些陈旧的规则就是让大汉越来越沉疴缠身的宿疾。唯有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些规矩反复的锤炼改造,适应这个时代,才能让他们持续发挥效果。”
然后,顾南行再讲他的地方设计,众人才一下子明白过来,为什么顾南行要这么设计这个基础的结构,以及为什么宁愿放弃部分权力,也要给予地方世家更多自主权。
第一位的,当然是为了省钱,以军队的方式定员定额管理官吏,再加上考核沙汰,以保证各地基本办事人员的人数和质量以后,就足够基本的办公和业务。这可比养一整个官僚体系省钱,吏也贪,但是比起官来还是少不少。
更重要的是,由于官员的选拔要依赖税赋缴纳更多的家族成员去推举,这样就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