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101章 造纸技术

第101章 造纸技术(1/2)

    杨行秋找王贤,就是需要他来制作抄纸器。

    王贤的木工做得相当精细。

    就在杨行秋出去的这段时间,王贤已经把马厩修的初具模样。

    顺手用余料做了个置物架,把牛钧送的盔甲和佩剑摆放好。

    杨行秋有些惊讶于王贤的速度,好奇地问道。

    “此技法如此精熟,是何人所授?”

    王贤挠挠后脑,说道。

    “弟子从藏书中偶得一造器之书,闲来无事便翻看一二。”

    杨行秋在心里,默默记下。

    有时间一定把那些书都拿出来看看,说不定还有新发现。

    两人继续往工坊处走去。

    曹硕组织着原料准备工作。

    甲士们搬来了石膏、石灰。

    顾缨将清洗洗布料的水池清空。

    陆梨拿来了锯末和树皮。

    朱拯将砖窑里积累下来的草木灰都清理出来。

    张靳帮不上什么忙,就把制革坊里的人手调出来。

    看着众人忙忙碌碌准备着材料,张靳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造纸怎么用得上这些?真是胡闹!

    就算造出纸来又当如何?

    难不成用纸去交差?

    张靳一肚子牢骚,看着曹硕和曹羽却不敢表露,只能默默地跟着大家一起忙碌。

    “有劳诸位,还请稍待片刻。”

    杨行秋跟王贤低声了几句,王贤立刻拿出工具。

    魏晋时期的抄纸器,已经跟现代的抄纸器结构相似。

    由竹帘及木床架两部分构成。

    加上两根边柱使二者紧贴在一起,可以随时进行组合和拆卸。

    将二者合起时放纸浆中捞纸,滤水后将竹帘拆下。

    并将刚抄出的湿纸取下,置于木板上。

    再将竹帘和木床架合起继续捞纸,循环往复。

    一套模具可以快速生产出成千上万张纸。

    王贤正忙着制作抄纸器。

    杨行秋开始准备造纸的原料。

    先将草木灰放到水中浸泡,石膏粉碎后,加水搅拌。

    再将石灰倒入水池,磷铝石粉碎过筛后备用。

    然后准备锯末和树皮。

    向池中加水,制备澄清石灰水。

    取草木灰浸泡清液,加热蒸发结晶,得到碳酸钾。

    将碳酸钾倒入澄清石灰水得到氢氧化钾溶液。

    将锯末和树皮放入水池搅拌。

    在碱性溶液的作用下,木质素逐渐分解,纤维吸水润胀。

    原本的木色逐渐褪去,水池里洁白的纸浆正在翻滚。

    加入磷铝石粉末,向溶液中提供磷酸根离子,以柔顺纤维,增强韧性。

    磷铝石中的铜离子,让纸浆呈现蓝色。

    “尊师,弟子准备妥当。”

    王贤在竹帘上又绑上了细密的丝线,可以提升纸张的柔顺度。

    “开始抄纸!”

    在麻绳的牵引下,竹帘缓缓没入水中。

    “动作慢些,平稳入水。”

    杨行秋指导着王贤动作要领,王贤配合着杨行秋的动作。

    两人紧密配合,用竹帘捞起润涨的纤维,过滤掉水分。

    抄纸器里一张微微发蓝的湿纸已经显露出来。

    “准备,涂抹石膏!”

    王贤用刮板将石膏液均匀涂抹在湿纸上。

    石膏填充进纤维之间的空隙,让纸质更加细腻,强度更高。

    “开始烘干!”

    王贤拆卸掉两侧的边柱,将湿纸放到烘干架上。

    成不成,就看这一次了。

    杨行秋仔细观察着湿纸慢慢变干的过程,给王贤讲解着技术要点。

    “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纸张变形、开裂。”

    一通眼花缭乱的操作,几位坊主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造纸术,几位坊主都有所听闻。但是这么详细的制作过程却是第一次见到。

    这其中蕴含着的巨大财富,顾缨有些按耐不住了。

    “诸位,此法同漂布相似,某即刻开工,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在场的其他几人,都想在造纸这项技术上分一杯羹。

    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当禀明老夫人,再做决断!”

    曹硕一句话,终止了几人的争执。

    “诸位,请看!”

    杨行秋举起一张二尺见方的纸,展示着现代工艺的成果。

    整张纸烘干后,仍旧微微发蓝,像是雨后新晴的天空。

    在场的几人纷纷上前端详着这张未曾见过的纸。

    顾缨忍不住上手抚摸。

    细腻和光滑触感,让他想到了绢布。

    却有着绢布不具备的韧性和强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