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935章 专利的好处

第935章 专利的好处(1/2)

    贾先生笑吟吟的话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蚕食之意。

    直接将新式纺车收归官营,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要将这项由兵械院诞生、本可惠及百姓并反哺自身的技术果实,连根拔起,纳入世家掌控的工部体系。

    叶明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惋惜:“贾先生所言,确有道理。只是…此事恐怕有些难处。”

    “哦?叶大人有何难处?”贾先生挑眉。

    “不瞒先生,”叶明叹了口气,“这新式纺车,并非兵械院公产。乃是院内几位匠师,利用闲暇之余,自行琢磨所创。其图纸、技艺,皆归他们私人所有。”

    “兵械院只是代为牵线,助其售卖罢了。若要收归官营,需得那几位匠师首肯方可。只是…他们已按本院新立的《匠作专利暂行条例》,在‘专利司’登记备案,享有专营之权。即便是我,也不好强令其交出啊。”

    “专利?”贾先生一愣,这个词汇对他而言十分陌生,“私人所有?专营之权?叶大人,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匠户所作,岂有私产之理?”

    “先生此言差矣。”叶明正色道,“陛下励精图治,重赏军功,亦鼓励工匠创新。这《专利条例》亦是得了陛下首肯的,旨在激励匠师用心百工,造福社稷。”

    “若创出有益之物,反被强行征缴,岂不寒了天下匠人之心?日后谁还愿殚精竭虑,推陈出新?此事,恐与陛下鼓励创新之本意相悖。”

    他巧妙地将问题拔高到了“皇帝意志”和“天下匠人心”的高度,并用“专利”这个新鲜概念作为挡箭牌。

    贾先生一时语塞,他没想到叶明会搬出这么一套说辞,更没想到这所谓的“专利”竟然似乎还得到了皇帝的默许。

    他强笑道:“即便如此,为国出力,亦是匠人本分。朝廷征用,给予厚赏便是,岂能因私废公?”

    “非是因私废公。”

    叶明摇头,“正是为了更大的‘公’!先生试想,若匠人知其心血发明必被朝廷征缴,虽得厚赏,不过一时之利,其技艺却不再属己,他们可还会倾尽全力去发明更佳之物?”

    “反之,若其发明能凭‘专利’获利,甚至传之于子孙,则天下巧匠必争先钻研,奇技巧物必将层出不穷,此方是强国富民之长策也!陛下圣明,所见深远,非我等所能及。”

    叶明一番话,偷换概念,将技术垄断包装成了鼓励创新的长远国策,堵得贾先生无话可说。他总不能直接反驳说皇帝看得不远吧?

    贾先生脸色变幻,心知今日难以得手,只得干笑两声:“叶大人高见,倒是贾某思虑不周了。既如此,此事便容后再议。告辞。”

    他拱拱手,带着一丝悻悻之色离去。

    送走这位说客,叶明脸色沉了下来。对方今日虽退,但觊觎之心绝不会死。专利制度这个护身符,目前还太脆弱,必须尽快将其落到实处,形成惯例和声势。

    他立刻叫来赵德柱:“将那几位真正发明了纺车改进关键部件的匠师找来,重赏!并以其名义,正式向专利司申请专利。”

    “将专利文书做得正式隆重,张贴公示。再让那两家木器行,以后每售出一架纺车,便明码标价抽出部分银钱,作为‘专利使用费’,当着众人的面,交付给那几位匠师!”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专利不是虚文,是能真金白银带来利益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创新,也让外人难以轻易抢夺。

    处理完专利风波,叶明的全部精力回到了“一号气火炉”的建设上。这是打破困局的关键!

    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和改进,一号炉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密封测试。它比实验炉大了数倍,结构更加复杂,如同一个沉默的钢铁巨兽,匍匐在特意加固的工棚内。

    炉体采用了我能找到的最佳耐火砖,关键缝隙用上了石棉胶泥密封,纵横交错的陶管和净化罐如同怪异的器官,连接着那座经过改造的标准冶炼炉。

    所有参与此事的工匠、格物员都屏息凝神地站在安全距离外,目光紧紧盯着炉口和那些复杂的仪表(简陋的水位计、压力计等)。

    叶明亲自检查了最后一遍,深吸一口气,下令:“点火!”

    匠师用长杆火炬引燃炉底的引火物,火焰顺着预设的通道窜入炉膛,点燃了里面堆积的块煤。鼓风机开始嗡嗡作响,投入工作。

    最初的阶段与普通焦炉无异,浓烟从烟囱排出。所有人都紧张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炉温逐渐升高到预定值时,宋应文紧紧盯着一个根据温度变化判断干馏程度的简易指标,猛地挥手:“封炉!开启燃气收集!”

    沉重的密封盖被推上,进风口调节,炉内转入隔绝空气的干馏状态。

    接下来的等待格外漫长,只能通过插入炉体的耐高温陶管上的观察孔,看到内部煤块正在高温下分解,泛出暗红的光芒。

    “气压上升!”负责观察净化罐上简易水柱压力计的格物员高声报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