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822章 七月初四

第822章 七月初四(1/2)

    嗤啦——

    叶明撕下"七月初四"的日历纸页,在烛火上点燃。

    纸页蜷曲焦黑,最终化为灰烬。

    十一天后,就是崔家密信中提到的"七月十五"。

    窗外雷声轰鸣,夏日的暴雨拍打着兵部衙门的窗棂。

    叶明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目光重新投向案几上那块可疑的铁锭。

    烛光下,铁锭侧面的狼头刻痕若隐若现,仿佛在嘲弄他的徒劳。

    "少爷,三更天了。"李天宝轻手轻脚地进来,换了盏新蜡烛,"您该歇息了。"

    叶明摇摇头,翻转铁锭检查底部。忽然,他的手指触到了一些凹凸不平的痕迹。

    他立刻举起铁锭对着烛光细看——底部有一些极浅的刻痕,像是文字。

    "拿拓印纸来!"

    李天宝赶紧取来一张薄如蝉翼的拓印纸和印泥。叶明小心地将纸覆在铁锭底部,轻轻按压。渐渐地,几行模糊的字迹显现出来:

    "慈云寺地宫...二百罐...七月十五...子时..."

    叶明的手指微微发抖。这与崔家密册中记载的"余二百罐存南陵慈云寺"完全吻合!这些铁锭不仅是劣质材料,更是传递密信的载体!

    "立刻去请王大人!"叶明吩咐道,"再泡一壶浓茶来。"

    茶还没泡好,王铁柱就冒着大雨赶来了,官服下摆全被雨水打湿。叶明将拓印纸递给他:"南陵慈云寺,立刻派可靠的人去查。"

    王铁柱仔细查看纸条,眉头越皱越紧:"大人,这慈云寺...下官好像听说过。"他挠了挠花白的头发,"对了!周炳乾——就是那个南陵团练使,每月十五都去慈云寺上香,雷打不动。"

    每月十五?叶明心头一跳。崔家密信特意强调"七月十五",难道是因为这是周炳乾固定去寺庙的日子?

    "派两个机灵的人,伪装成香客混进去。"叶明思索道,"重点查地宫或者地下室之类的场所。"

    王铁柱领命而去。叶明又检查了其他几块铁锭,但再没发现新的密文。窗外的雨势渐小,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又是一夜未眠。

    "少爷,早朝时辰到了。"李天宝捧着官服进来,"您要不要先眯会儿?"

    叶明用冷水洗了把脸:"不必。"他换上朝服,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今日要奏请王铁柱升任军械司副郎中,你让他准备一下。"

    早朝上,当叶明提出由王铁柱出任军械司副郎中时,果然遭到世家官员的强烈反对。

    "一个老兵痞子,怎能担此要职?"礼部侍郎刘芳嗤笑道,"军械司事关重大,岂能儿戏?"

    叶明不慌不忙:"刘大人可知道新式钢弩的四十连发是如何实现的?"

    "这...本官又不通匠作..."

    "正因为不通,才该闭嘴。"叶明一句话噎得刘芳脸色铁青,随即转向皇帝,"陛下,王铁柱虽出身行伍,但熟悉军械,更难得的是忠心耿耿。军械司如今需要的是实干之人,而非只会纸上谈兵的酸儒。"

    皇帝饶有兴趣地听着双方的辩论,最后决定让王铁柱当场演示新式钢弩的操作。当四十支箭接连不断地命中百步外的靶子时,朝堂上一片寂静。

    "朕看可以。"皇帝一锤定音,"王铁柱即日起任军械司副郎中,主理新式军械制造。"

    退朝后,叶明刚走出宫门,就被陈裕拦住了:"叶大人好手段啊!安插亲信,排除异己,下一步是不是要把六部都换成你们叶家的人?"

    叶明冷笑:"陈大人多虑了。本官只认才能,不看出身。倒是陈大人如此关心军械司,莫非还在为崔家抱不平?"

    陈裕脸色大变,甩袖而去。叶明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陈裕与崔家是姻亲,又掌管户部度支,会不会就是密信中的"青、红、白"之一?

    回到兵部,叶明立刻调出户部近半年的度支记录,重点查看火油、铁料等物资的调拨情况。果然,在崔家倒台前一个月,有大量火油以"灯油"的名义调往南陵,经手人正是度支司主事刘彦。

    "李天宝,去查查这个刘彦的底细。"

    午后的兵部衙门闷热难当。叶明解开官服领口,继续翻阅堆积如山的文书。忽然,一份南陵驻军的补给清单引起了他的注意——每月十五,也就是周炳乾去慈云寺的日子,都会额外多领五十人的粮饷。

    "五十人..."叶明想起那份被篡改的兵员名册。难道南陵团练暗中多养了五十个不在册的士兵?

    正当他思索间,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叶瑾拎着食盒走了进来,小脸被太阳晒得通红。

    "哥!我给你带了冰镇酸梅汤!"她兴冲冲地打开食盒,"娘说这个解暑最好。"

    叶明接过瓷碗,冰凉的感觉沁人心脾。他喝了一口,酸甜适中,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好喝。怎么想起给我送这个?"

    叶瑾撇撇嘴:"你都三天没回家了,娘担心你中暑。"她凑近看了看案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