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到光幕中的话语,虎躯一震:
“原来,后世子孙竟然还经历了这种事情,皇权落于一才人之手?武曌?想不到在朕死的时候会越殂代疱?”
晚唐
一些文学大家挥动着袖袍,默默翻看着厚厚的书卷,道:
“还政于李唐一脉,然而,似乎从那一刻开始,唐王朝的辉煌渐渐不在。”
……
明朝
朱元璋内心不禁暗想:
“后宫僭越干政,在大明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吗?或者说,会有其他的变数出现?”
……
朱棣此时背后一凉,回头望向皇位之上,总感觉有一双眼睛死死盯着他。
他抬起脑袋,似有若无的笑了笑:
“这是要轮到朕了吗?”
……
各个历史时空仍然还有人对武则天创建的武周而津津乐道。
有些酒客甚至当做饭后谈资,喝得一脸醉醺醺,对着周围的看客们侃侃而谈:
“要是论女人治国,还得是武皇,至于最终的结局,只不过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罢了。”
“你这家伙不是纯属放屁,女子治国,古往今来,也就只出了这么一个奇葩,原本可以继续辉煌的大唐王朝就此走向下坡路。”
“这一点我认同,但是……”
“别但是了,你酒喝多了,回家估计连自家的门都认不清了。”
“你!”
“哈哈哈……”
在一阵嘲笑声中,光幕上的场景也是再度变换。
新的场景出现在了正中央,那是一位执剑的中年男子,看其面相,肃穆轩昂。
他站在皇宫之内,眼神中充满炽热,扭头看向沾满鲜血的皇座,却又有了几丝畏惧和不安。
在皇宫的出口,赫然有着几具血淋淋的尸体,那是皇帝的近卫,他们手捧着踩扁的皇冠,望向一处偏门。
那里是皇帝逃跑的地方。
……
秦朝
嬴政看着光幕中残留的这些蛛丝马迹,也是能够推算出大致的情况:
“死尸出现在皇宫,皇帝不知所踪,反贼手握刀兵,能够做到这种的,八成是有军权,对皇宫了如指掌的臣子,
而他面容华贵,说不定是某个地方的封王。”
……
汉朝
汉光武帝刘秀能够透过光幕感受到那出现之人身上的血性和野心:
“看来,对于皇位他已经觊觎许久,此次杀入皇宫也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
唐朝
李世民用手托着袖子,锐利的目光一扫,淡淡说道:
“难道又是我大唐的?莫非是地方藩镇起兵与朝廷对抗?”
……
宋朝
宋神宗赵顼历数大宋开朝以来,似乎没有出现反贼杀进皇宫,皇帝奔逃的事件,摇了摇头:
“应该是后世发生的事情,不过大概也不会在大宋发生。”
……
明朝
朱元璋的眼睛瞪得很大,因为那光幕中出现的人,他十分熟悉。
那是朱老四朱棣!
在通过光幕知晓太子朱标的死讯后,朱元璋明白,承袭明朝大统的会是朱标的儿子。
可朱棣不合时宜的出现,不正是,叔叔夺了侄儿的位子吗?
而且,看样子,好像还成功了?
兵权不都是在朝廷吗?即便是朱棣想反,又是如何反的?
一连串的疑问在朱元璋脑海中跳了出来,让得他不得不再次看向光幕。
……
【盘点五大政变,第二位:削藩为始,夺权为终,宫门之内,血洒萧墙——靖难之变】
……
明朝
朱高炽望着光幕,脸上罕见的露出笑容:
“有一句话,叫做迫不得已、叫做身不由己,反叛非父皇之意,只愿保全我们这一大家子啊。”
……
【公元1398年,朱元璋在落日余晖之下,缓缓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
【他的皇孙朱允炆接过遗诏,承袭皇位,称建文帝】
【这个时候,还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得知了父皇朱元璋死去的消息,想要南下吊唁】
【然而,朱元璋在临死前下过一道诏书,大致内容是自己死后,不许地方的藩王们进京奔丧】
【因此,火急火燎赶到南京城下的朱棣吃了闭门羹,建文帝朱允炆发出旨意,让朱棣原路返回,不得踏入南京半步】
【朱棣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能违抗皇命,只能悻悻而返】
【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朱棣远去的队伍,朱允炆长舒了一口气,可悬在心中的石头却仍旧没有放下】
【在他看来,朱棣这是在公然挑衅他这个新皇帝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