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131章 有心杀贼,怎叹白发生!

第131章 有心杀贼,怎叹白发生!(1/2)

    【几年后,辛弃疾来到滁州上任】

    【他奏请朝廷减少当地的赋税,然后将流民全部聚集起来,组织成民兵,应对随时爆发的战争】

    【经过辛弃疾的一番举措,滁州的荒陋之气一扫而空】

    【但这不是辛弃疾的愿望,他的愿望,是在沙场上奋勇杀敌,收复失地】

    【很快,新的契机便出现了】

    【得知自己当初的上司叶衡升官】

    【辛弃疾便寄了一封贺信过去】

    【就是这封贺信,差点让辛弃疾的梦想成真】

    【叶衡接到这封贺信后,想到当年辛弃疾的爱国举动】

    【于是,他二话不说请求朝廷调辛弃疾到建康,封其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辛弃疾又一次来到了建康城,又一次登上了赏心亭】

    【他满目悲凉,北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传达着不堪胡虏统治的愁恨】

    【而他只能抚摸着宝刀长叹】

    【无巧不成书,叶衡竟然奇迹般再次升官,成为了右丞相】

    【辛弃疾也随着他的脚步升迁】

    【来到临安,担任京官半年之后,他终于有了上阵杀敌的机会】

    【只可惜杀的不是金人,而是茶商军】

    【当时,民间贩卖私盐的现象十分严重】

    【为了避免受到官府的围剿,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军队,抵抗朝廷】

    【叶衡立刻向朝廷上书,派遣辛弃疾前去平叛】

    【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祸患,后又转战江南各地,将叛军首领赖文政斩首】

    【但他的这些雷霆手段,只是想让朝廷看到他的军阵能力,不要再让他担任没有意义的文职】

    ……

    各个年间

    一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军都是能够看出辛弃疾的水平,可这样的人物,不用在对抗外敌之上,而是镇压乱民,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辛弃疾让我想到了先前盘点的岳飞将军,唉!”

    “宋朝,是怎样一个朝代?我看就算是一些朝代末期的皇帝都比其要英明许多。”

    ……

    【可是命运就爱捉弄人,在辛弃疾如沐春风之时,变故再度产生】

    【之前,范成大出使金国,都是有着高官厚禄作保障,才勉强前去】

    【而如今,金宋势同水火,根本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随时掉脑袋的差事】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丞相的叶衡举荐出了汤邦彦】

    【汤邦彦在接到圣旨后,整个人都是傻了】

    【当他反应过来之后,就想起了玉石俱焚之策】

    【既然叶衡将他往火坑里推,就休怪他无情了】

    【在临别之际,汤邦彦向皇帝上书,多次进叶衡的谗言】

    【这让得叶衡直接遭贬,辛弃疾也殃及池鱼,离开了京城】

    【在离开京城之际,辛弃疾独登高楼,凄然北望,心中叹道:

    “上天,这难道就是你给我辛弃疾的宿命吗?我注定要郁郁不得志吗?”】

    【老天没有回答辛弃疾的问题,只让得他的眼泪落入滔滔江水之中,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辛弃疾来到了江陵府,之后又转任江南等地,一直不得志】

    ……

    唐朝

    杜甫看着光幕中辛弃疾的惨状,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顾影自怜:

    “想我也是官宦出身,一生也曾希望览众山之小,可曾料到会是这般落魄之景?

    谁人明我志?谁人携我行?!”

    ……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比辛弃疾还要头铁的人站了出来】

    【他叫陈亮,与辛弃疾的前半生几乎相似】

    【自小被祖父教育着,因为曾祖死于靖康之难,所以他受到的最多教育便是收复国土】

    【弱冠之年,他以布衣身份上《中兴五论》被朝廷搁置】

    【十年之后,他又连上三书,痛陈宋廷的苟安一隅和官员的无所作为】

    【这一次,他遭人诬告,进了监狱】

    【好在陈亮上书的内容让辛弃疾看到了】

    【辛弃疾眼前豁然开朗,觉得人生好像没这么孤单,原来江湖之中竟还有豪杰和自己一样有着拳拳报国之心】

    【两人相见恨晚,把酒言欢】

    【此后十年,他们各自在自己领域不断努力】

    【但二人的目标却是一样:抗击金国、收复旧土】

    【辛弃疾力排众议,创办飞虎军,他想把这种千人地方军作为各地常规配置,以应对金人的入侵】

    【而陈亮则前往祖国各地考察山川地形,以便金国入侵时,能让各地根据地形地势做出战术规划】

    【辛弃疾和陈亮在两条路上平行前进,旅途却是坎坷不断】

    【前者屡次遭受弹劾,因为创办飞虎军和剿匪,被朝中奸臣说成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