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年大明的财政情况比原本历史好很多。这些年大明也在发展,比如渔业、布匹、烟草等一些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起码可以和塞国打个有来有回了。
但朱棣还是黑着脸道:“刘主先是废除了农业税,今年又要搞扶贫,你说这人脑子里到底想些啥?”
他让太监把最新的塞音时报拿给夏原吉,对方明显已经看过,只是扫了两眼,便问道:
“见贤思齐,陛下莫不是要效法塞国?”
朱棣眼前一亮,问道:“朕欲加印宝钞,泽被万民,岂不美哉?”
夏原吉大惊,忙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心里却在吐槽:“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嘛。”
大明宝钞在洪武朝时规定一贯钞等于1000文,但到了永乐五年,就贬值到不值10文,现在连5文钱都换不到。
说白了,民间如今流动塞音纸币,根本不认宝钞了。
夏原吉为了稳定货币也做了许多努力,先是用宝钞和食盐挂钩。结果塞国那边什么加碘盐,海盐兴起后,把盐价打得一落千丈。
他也曾想通过发行新币,增加回收量稳住宝钞币值。不过永乐银元的发行,暂时缓解了大明金融体系的风险。
大明老百姓又不傻,既然有的选,那就不用宝钞呗。
现在宝钞成了烂大街的玩意儿,皇上朱棣还想增发宝钞再发给老百姓,这不等于剜肉补疮嘛。
知道了皇帝的心意,夏原吉劝道:“天下牧民之术多矣,以臣之见,塞国扶贫之策实乃弊政,其不肖者有三:其一,使国民懒惰,不思劳作;其二,劳民伤财,花钱而无功于天下;其三,有失社会公平,须知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此赈济,名不正,言不顺,何以安士绅之心?”
“说得好!”朱棣拍案而起,咧开嘴笑了,“朕就总觉得哪里不对,险些被刘主忽悠了!”
于是朱棣又招杨荣、金幼孜等学士商议此事,解缙没来,因为两年前他已经被打入诏狱,这辈子再也翻不了身。
很快,大明内阁推出了份新报纸,【万国公报】。
其中一小半是关于日本、朝鲜、渤泥、八百媳妇、帖木尔这些国家的风俗趣事,倒有一多半的篇幅是关于塞国时政的,自然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很多消息都是来自在塞国打黑工的明人现身说法,什么生产队丑闻,劳改农场黑幕,给小儿种蛊虫,女子作风败坏,不讲三从四德等等。
这次的舆论宣传规模空前,茶楼酒肆的说书人,走村串户的戏班子,都承担起了宣传任务。
一时间明人谈塞色变,自愿去塞国做工的人数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