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简的时候,大哥成都有些尴尬。
只不过杨简和他点头示意、打过招呼之后也没说什么风凉话。那没必要,太跌份了。
大哥成也没问杨简当时不用自家好大儿是不是知道那个时候就知道他开始吸毐了,实在是没脸问。
想他大哥成堂堂华人之光,圈子里谁见到他不得叫他一声大哥,可他却连名义上的独生子都管不好,这真的很丢人。
大家都是体面人,不兴当面揭短的。
电影放映结束之后,杨简都不给媒体采访他的机会,跟江文打声招呼就和柳亦妃离开了。
他怕留下来,万一没忍住说了点实话,这电影的票房怕是比前世还要惨。
“小剪子,江导这部电影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怪怪的。电影里的社会讽喻深度、技术美学的运用以及类型融合的先锋型都很好,但我总觉得在叙事上出了问题。”
回家的路上,柳亦妃说出自己的疑惑。
“嗯,你说的没错。”杨简一边开车一边对着副驾驶上小少妇笑道:“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那么早就开溜的原因。”
“哼哼,我就知道,你肯定是怕媒体问你关于《一步之遥》的问题。”小少妇笑靥如花的说道:“说实话吧,这部电影还没上映,你怕影响电影的票房;说假话吧,你肯定不会说,所以先开溜。”
“还得是我媳妇啊,太了解我了。这部电影虽说是后面拿多少票房跟我们没关系了,可到底不能坑了人家万达,毕竟大家关系还行,所以回避一下是最好的。”
“嗨呀,其实当时你同意万达10亿的保底发行我就知道你不看好这部电影。”
“哈哈,其实当时江文给我看剧本的时候我就不看好,只不过人家刚刚为我们拍了一部大卖的《让子弹飞》,不好拒绝他,所以我就答应了。”
“份额你都没多少,对不对?”
“嘿嘿,那是人家江导想要带带杨受城......”
也就是这次杨受城运气好,有万达托底,亏钱倒是不会再亏了,只不过赚钱就别想了。
这回该轮到万达头疼喽。
不过万达现在正值鼎盛时期,不差这点钱,这要是遇到20年以后得万达,那真是要了老命了。
12月18号,万众期待的《一步之遥》正式上映。
果然,和杨简料想的一样,喜欢江文的人喜欢的不行,不喜欢的骂声一片,批评声也非常尖锐。
喜欢江文的人都给出了高度赞誉,夸奖这次的探索巨头先锋性,同时也是作者性的胜利。
江文的支持者盛赞其“颠覆类型框架”,将歌舞、默片、黑色幽默熔于一炉,创造“华夏版《八部半》”。
一部分媒体人也肯定了影片中媒体操控大众对马走日的审判,这种“舆论杀人”的批判暗喻了当代网络暴力与权力合谋。
《一步之遥》的画面色彩浓烈如油画,战争与逃亡场景的构图被比作“库布里克式冷峻浪漫”。
江文的拥趸认为影片“充满癫狂的想象力”,是“对国产片庸俗化的反抗”。有粉丝称《让子弹飞》看30遍,《一步之遥》需多刷解码。
夸赞的人不少,可批评的声音更多。
许多人以一种近乎尖锐的话语批评江文的新片是形式大于内容,自恋到失控的典型代表。
部分媒体指影片“荒腔走板”,开篇长达40分钟的百老汇歌舞,强行致敬《芝加哥》、《红磨坊》等好莱坞影片,导致与主线脱节,被批“自嗨式炫技”,牺牲故事连贯性。
还有一部分批评台词与表演大失水准——舒琪配音的“新闻联播腔”被指是话剧式念白,这也被认为是造作冗长;马走日拒婚又赴死,被批评为人物动机模糊,情感逻辑断裂。
其实杨简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一步之遥》最大的问题是作者意志压倒了观众。
《京华时报》就批评江文这次是将电影变成个人趣味的拼贴展,《粤州日报》更直言江文烧钱捣鼓高仿印象派,还是货不对板。
杨简前世的时候就很喜欢江文的《让子弹飞》,所以这一世他把《让子弹飞》的捣鼓出来之后,他没有自己拍,依然还是找了江文,就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前世杨简看了《让子弹飞》以后,一度以为江文已经从内心接受跟他眼里的“庸众”在一起的狂欢,但这次看完《一步之遥》后才发现是他想多了。
人江大导演拍了一部《让子弹飞》获得除了杨简这个资本的无限授权后,第一时间想干的还是加量重复自己以前未完成的对“庸众”的洗脑。
江文的意思就是:“我告诉你们,片子得这么拍,这一段得这么理解。”
同时也是江文最大限度自恋:“我每句旁白是不是特刘哔?每句台词是不是特讲究,一个‘你’和‘您’都可以把玩半天,你还是您,没见过这么好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