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凡是在朝堂混过三年以上的,几乎没有完全干净的。
朝廷中人,谁不沾一点?
只要愿意查,这些罪名总能翻出一两桩。
平时打点关系、走门路、请客吃饭、代人保举、暗中疏通资源……
谁没干过?
若真要照章办事,那全朝上下,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得收拾行李等着进大理寺。
那时的天下,还怎么运转?
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赢世民是真的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仅查了,而且动手之狠辣、目标之清晰,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于是很快,就有人察觉到了异样。
第三天。
坊间、衙门、各家书馆,私下都开始疯传这份被拉下水的官员名单。
名单上,有名有姓有品级的,一共三十一人。
虽然大多数,都是五品以下中低级官吏。
但涉及范围广泛,牵连部门之多,还是令人咋舌。
一时间,人心惶惶。
生怕下一个被抓走的就是自己。
都在猜测他们被抓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觉得,可能是朝堂要大换血。
也有人,单纯以为只是肃吏。
更有阴谋论入脑的官员猜测,是某位权臣失势的余波。
但更多人,仍旧看不明白皇帝此举背后的深意。
直到第四天。
有人开始仔细调查这三十一人的出身背景。
一开始,名单看上去杂乱无章。
有的出自北地,有的来自岭南。
有的是世家举荐,有的是京中寒门。
看上去,完全就是随机挑人,毫无章法。
可查着查着,就有人脸色变了。
因为在这三十一人之中,有足足十九人,不论是本身出身、亲属姻亲,还是背后举荐、门生传承,都与荥阳郑氏有关。
有的是郑氏嫡系旁支,有的是郑氏门下宾客,有的是郑氏曾资助的书院学子。
还有的,更是郑氏在京中一手扶持的暗线。
表面仕途平平,却负责为郑氏打探京中风声、维系人脉。
这些人……
居然毫无预兆的,都被抓起来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