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934章 现在就该砍

第934章 现在就该砍(1/2)

    崔仲琛的路线与李烈相反。

    自南向北,一路疾行,目标明确直指晋阳。

    这是崔家主动派出的第一使。

    而在他的队伍后方,还有一支使团,带着信直上长安。

    而信上的内容也很简单。

    几行字就能概括。

    清河崔氏知道晋阳的事儿了。

    所以请求朝廷设立专门机构,由三法司查办此案。

    若真有支系谋逆,自当依法从严。

    但若无确证,务请晋王立即撤兵、停止追剿,并公开澄清崔氏之清誉。

    简而言之一句话。

    清河崔氏愿意面对问题,配合调查,展现诚意。

    但绝不接受栽赃、污名,更不能接受屠族式的清算。

    想杀人,拿证据来。

    想泼脏水,不奉陪。

    而这几封信,不仅内容讲究,时机也极为精妙。

    他们没有等到李烈大军压境时,才出面喊别打。

    因为那是被动。

    是迫不得已。

    是默认确有其事。

    他们选择抢在刀落之前,就主动请愿调查。

    这是“我们没问题”,“我们欢迎核查”,“我们不怕摊开讲道理”的姿态。

    而这种姿态,一旦摆出,就等于昭告天下。

    崔家不是被告,而是调停人。

    他们不是等着认罪,而是要参与谈判。

    不是你来砍我,而是咱们坐下来谈。

    因为只要你肯讲理,就意味着刀暂时收了。

    而只要刀收了,下一步就不是谁死谁活。

    而是各退一步、以和为贵、皆大欢喜。

    这是极高明的一手。

    不是兵法,而是礼法。

    因为崔家拿出了最擅长的东西。

    正统话语权。

    朝廷若接受谈判,那就等于承认崔氏仍是士林领袖之一。

    有资格、有身份参与国事、定分止争。

    而朝廷若不接受、坚持动兵。

    那就变成了拒绝讲理、以力压人、不辨忠奸……

    这样一来,恐怕不止崔家,连旁观的郑、卢、王几家,也要生出戒心。

    原来名门百年,也可以不讲章法、一刀抹去?

    你不杀则已,一杀就是灭门?

    那我还敢跟你合作?

    所以崔家的这一招,等于是把话说到前头、把路摆到明处。

    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他们都已经先一步站在了道理的位置上。

    赢高治若答应,那便是循章行事,礼法为先,皆大欢喜。

    若不答应,那就成了不讲道理、滥用王权、假借赈灾之名行打压士族之实。

    这就是典型的先礼后兵。

    可问题是,这礼,是他们崔家定的。

    而兵这一端,却依旧掌握在赢高治手里。

    若真打下去,不管有没有问题,崔家都可以大喊冤枉。

    可以打悲情牌,可以请天下士子评说评说。

    到时候即便朝廷赢了,也不可能赢得干净。

    反倒可能落个杀士逼良、朝廷暴政的骂名。

    但赢高治要是退,那就真成笑话了。

    士族会说:“你看他,一开始声势浩大,最后还是得讲理,还是得跪着听话。”

    寒门会说:“你看他,不敢砍崔家,还是一丘之貉,撑不到底。”

    甚至连他自己的兵,也会在心里起疑。

    “我们马不停蹄杀到清河,结果就是为了配合人家打一场公关战?”

    局面瞬间变得极为微妙。

    这时,李北玄突然开口:“要我说,现在就该砍。”

    赢高治一愣:“砍谁?”

    “崔家啊。”

    “你疯了?”赢高治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不是说现在不能轻举妄动吗?”

    “我问你,”李北玄嗤笑,“你觉得,崔家是主谋,还是顺势而为,还是根本不知情?”

    赢高治皱眉沉思半晌,道:“我更倾向于是第二种。”

    “顺势而为?”

    李北玄点了点头:“这也是我觉得最合理的一种。但咱们先假设三种可能。”

    他伸出一根手指:“第一,崔家是主谋,是从头到尾的策划者和资助者。”

    “那这波你不动他们,他们就当你认怂,你以后根本没法再碰他们一下,越拖越难动。”

    “到时候,像晋阳这种事,迟早还得出第二次、第三次。”

    “第二,崔家并不是主谋,但在发现局势有利之后,选择了默认甚至暗中放纵。”

    “这种行为虽不到谋反的地步,但和养虎为患也差不多。这种人不杀,也得削。”

    他顿了顿,神色转冷:“第三,他们真不知道这事,是分支乱来、与家族主干无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