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933章 隔空交锋

第933章 隔空交锋(1/2)

    第二种,光速滑跪。

    一夜之间,崔氏认了怂。

    主动伏诛谢罪、上表请责。

    甚至干脆一锅端了搞事的支系,以求自保。

    听起来很爽,但这种可能性极低。

    因为这就等于,直接认了自己是幕后黑手。

    还没开打就跪了。

    这不光是损脸面的问题,更意味着崔家的威望,将遭遇沉重打击。

    从此之后,清河崔氏不再是“百世士族”,而是“昔日名门”。

    哪怕保住了族人,整个家族的地位也将急转直下,跌入谷底。

    崔家自己就是靠门面撑起来的,他们不可能主动撕破那层皮。

    而第三种,转移矛盾。

    这是最有可能的。

    他们极可能会挑明,自己不是主谋,然后顺势甩锅。

    比如甩给其他世家、甩给地方豪强,来换取朝廷的退让。

    反正大义我站着,错的都是别人。

    他们崔家继续做秩序守护者。

    而第四种,就是骂街。

    这是最没用的一种,但可能性并不小。

    把话放出去、把旗打出去、把舆论搞出来。

    文告、家书、门生遍地的朋友圈……

    这才是士族最熟悉的战场。

    他们未必敢提兵,但一定敢提笔。

    先骂为敬,先定调为主。

    这是不需要成本的动作,来得快,也最有可能成为崔家最初的反应形式。

    而且可以与转移矛盾、滑跪同时进行。

    边骂边谈,边谈边装,嘴上不饶人,脚下接路条。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案。

    无论他们选的是“滑”、“转”、“骂”。

    前提只有一个。

    他们都必须见人。

    不管是谈判、诿过、求情、扯皮,哪怕是骂街,也得有人当面来干这件事。

    他们不能躲在清河老巢里关门自嗨,必须有人站出来,代表崔家说话。

    不站出来,就是默认。

    默认就是承认。

    承认就是认输。

    所以,只要李烈的兵一到。

    崔家人就必须出面。

    必须面对这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晋王问罪军势。

    只有见面,才好探底。

    然而既然要出面,那就得给崔家一个出面的机会。

    “围而不拦”,就是为此准备的。

    李北玄等的就是这个。

    等他们现身,等他们派人出来,等他们露出姿态。

    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是彻查到底、连根拔起,还是敲山震虎、借此立威,又或者是逼他们低头、借势让渡。

    “围着崔家就行,人员不必管,不能放人进去,但别拦着人出来。”

    李北玄笑呵呵的说道。

    而李烈听完,没多问。

    只是点了点头,淡淡地说了句:“听你安排。”

    随后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便整装出发。

    和李、赢二人通过气之后,李烈搞了一把大的。

    直接动用了并州全部可动用的兵马。

    两万人里,只留下了一千人驻守晋阳,作为防卫中枢,保护晋王与李北玄的人身安全。

    其余的,一律带走。

    随后一路南行,不掩踪迹、不做遮掩。

    兵锋所指,直扑清河。

    从晋阳到清河的实际距离,按州郡划分,大致为六百里。

    军队日行五十里左右,兼顾行军补给、驻营整顿,需时约十二日。

    但李烈走得快。

    毕竟他也没打算打仗,只是逼迫出面。

    而既然要逼迫,那讲究的就是压迫感、是心理战。

    自然不必等待粮草辎重完备才动。

    于是李烈一路快马兼程。

    主力行军、先遣奔袭、后军压阵。

    全都按战时节奏推进。

    等到第九日傍晚,李烈的大军,便已经抵达清河南境。

    而清河崔氏,也果然不出李北玄所料。

    零帧起手,直接开骂。

    几乎是在李烈还在路上的同时。

    京中各地的文人书院、世家讲堂、读书人聚集之所,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措辞激烈、文采斐然、锋芒毕露的檄文、箴章、杂议。

    它们不署名、不署地,只署“关心天下大局的士人一员”。

    但内容却惊人地一致。

    皆称晋王不顾朝廷大义,擅动兵戈、围逼名门。

    意图以权压理,罔顾纲纪。

    甚至还有大胆者,直斥晋王“狼子野心”、“挟天子以令士林”,借赈灾之名行专断之实,挑动朝野、破坏大局。

    而清河崔氏的门生旧部、附庸亲族、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