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联系生态研究所。” 凌霄抓起外套,白大褂口袋里的钢笔滑出来,在地板上滚出很远,“王教授的团队专攻基因编辑生物的环境风险评估,他们能帮我们。”
苏芮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拿起那支钢笔。笔帽上刻着的 “2020.03” 字样已经磨损,那是他们刚发现降转铁蛋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月份。培养箱里的细胞正在安然分裂,就像四年来每个日夜那样,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积蓄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傍晚七点,凌霄带着初步评估报告回来时,苏芮正在给实验鼠测量握力。那些注射过 V4.0 版本酶制剂的小鼠,抓力比对照组高出 47%,它们在网格上灵活攀爬的样子,让苏芮想起老家院子里的松鼠。
“王教授说需要增加三个对照组的土壤样本分析。” 凌霄把报告摊开在实验台上,“他愿意派博士生过来协助,但至少要多花五天时间。”
苏芮放下游标卡尺,指尖轻轻抚过小鼠柔软的脊背。这些小家伙从出生就在实验室里长大,它们的生命周期只有两年,却承载着人类对抗疾病的百年梦想。冷藏柜突然发出一声闷响,她抬头看见温度计显示 - 82c,比设定值低了 3 度 —— 压缩机又出问题了。
“我去叫设备科。” 凌霄抓起对讲机时,眼角瞥见苏芮扶着操作台的手在微微颤抖。她最近总是这样,长时间低头记录数据后,颈后会泛起一片红疹。他突然想起上周在她抽屉里看到的布洛芬药瓶,标签上的服用剂量已经超过推荐值。
深夜十一点,当设备科的师傅修好冷藏柜时,苏芮正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的脑组织切片。染色后的神经纤维像银线织成的网,在高倍镜下清晰可见。凌霄端来热好的牛奶,看着她把切片放进防潮盒:“明天让张医生给你做个颈部超声吧。”
苏芮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轻笑出声:“等忙完这阵再说。” 她指着切片上密集的绿色荧光,“你看,轴突再生速度比 V3.2 版本快了近一倍,那些原本萎缩的神经正在重新连接。”
凌霄俯身看去,那些荧光点像暗夜里的星火,在黑色背景上闪烁。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在患者脑脊液里发现降转铁蛋白异常时的激动,想起无数个在文献堆里度过的不眠之夜,想起苏芮因为实验失败在楼梯间接连摔碎三个烧杯的样子。
“明天我去跟伦理委员会沟通。” 凌霄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们可以先启动低剂量组的临床观察,同步完成环境评估。”
苏芮仰头喝下牛奶,杯沿留下淡淡的口红印。窗外的月光此刻变得格外明亮,透过百叶窗在实验记录本上投下银色的条纹,覆盖了他们刚刚写下的新数据。培养箱的显示屏跳动着稳定的参数,就像他们心中从未熄灭的希望之火。
凌晨两点,当第一缕晨光即将穿透云层时,凌霄在实验记录本的新一页写下:“V4.0 版本修正方案确认,补充材料准备中。” 苏芮在旁边补充:“神经再生指标优于预期,建议增加认知功能评估模块。”
实验室外传来保洁阿姨推车的声音,走廊尽头的电梯叮当作响。苏芮望着培养箱里安静悬浮的细胞,突然轻声说:“我爸爸今天来电话,说老家的桃树结果了。”
凌霄转动椅子看向她,月光刚好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 —— 那是去年冬天连续熬了三个月夜后长出来的,像落了点雪。他想起苏芮手机屏保上那个站在桃树下的老人,患帕金森病已经十五年,现在连筷子都握不稳。
“等临床试验第一阶段结束,我们回去看看。” 凌霄的指尖轻轻敲在桌面上,节奏和培养箱的嗡鸣奇妙地重合,“让叔叔尝尝我们培育的桃胶提取物,说不定对神经修复有帮助。”
苏芮笑着点头,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月光。冷藏柜的压缩机平稳运行着,里面保存的不仅是实验样本,还有两千多个患者的基因序列,每个序列背后都是一个等待救赎的生命。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他们并肩站在窗前,看着医院花园里那几个孩子又出来散步,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被护士推着轮椅,手里举着一朵刚摘的向日葵。
“还有 23 天。” 苏芮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疲惫,却充满力量。
凌霄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凌晨的寒意。他们知道,这条路上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会有仪器故障、数据异常、审批延迟,就像接力赛中总会遇到的陡坡与弯道。但只要培养箱里的细胞还在分裂,只要显微镜下的神经还在生长,只要那些等待治疗的眼睛还在闪烁,他们就会一直跑下去。
晨光漫过实验台,在 “临床试验准备中” 那行字上流淌,仿佛为这段漫长的征途,又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培养箱的嗡鸣突然变得尖锐,凌霄猛地抬头,看见屏幕上的细胞活性曲线正断崖式下跌。苏芮手里的移液枪 “当啷” 掉在台面上,她扑到显微镜前,目镜里的神经细胞像被狂风席卷的蛛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解。
“液氮罐压力!” 凌霄的声音劈了叉。他扯开防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