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转铁蛋白超级酶 V3.0 版本,” 凌霄在记录本上写道,“靶向性提升 58%,神经保护效率 42%,副作用降低 76%。” 他抬起头,看到苏芮正在给那些脑组织切片拍照,她的动作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你虎口的疤痕,” 凌霄突然问道,“是做实验时弄的?”
苏芮放下相机,摸了摸那道疤痕,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我姐姐死于 ALS,” 她轻声说,“最后那段时间,她连呼吸都困难。我在做她的脑组织切片时,不小心划到了手。”
凌霄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位冷静理性的科学家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难怪她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如此执着,原来她不仅是在追逐科学真理,更是在与夺走亲人的病魔抗争。
“我父亲也是 ALS 患者,” 凌霄轻声说,“他走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
实验室里陷入了沉默,只有培养箱发出轻微的嗡鸣。窗外的树叶已经落尽,光秃秃的树枝指向灰蒙蒙的天空。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当他们准备进行灵长类动物实验时,伦理委员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新的样本需要更多的审批流程,实验方案也需要进行更全面的风险评估。
“他们担心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神经系统副作用,” 系主任在会议上说,“毕竟这是第一次在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身上使用这种酶。”
凌霄和苏芮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他们增加了更多的安全监测指标,缩短了观察周期,还准备了应急预案,以防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苏芮利用她的人脉,联系了多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寻找最适合的实验对象。
当第一只恒河猴被带入实验室时,凌霄注意到它的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恐惧。这只编号为 R-01 的猴子被固定在特制的实验椅上,看着凌霄手里的注射器,发出不安的叫声。
“它知道要发生什么吗?” 凌霄轻声问苏芮,手里的注射器微微颤抖。
苏芮抚摸着猴子的头,轻声安抚着:“动物的直觉比我们想象的更敏锐。” 她抬起头,看着凌霄,“但想想那些正在等待治疗的病人,我们不能退缩。”
凌霄深吸一口气,将含有 V3.0 版本酶的溶液注入了恒河猴的静脉。溶液在阳光下呈现出晶莹的蓝色,顺着输液管缓缓流入猴子的体内。整个过程中,苏芮一直握着猴子的爪子,直到注射完成才松开。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R-01 和其他几只实验猴成了实验室的新焦点。凌霄和苏芮每天都会观察它们的行为变化,记录它们的饮食和活动情况。定期的 mRI 和 pEt 扫描显示,酶在猴子体内同样发挥了作用,铁沉积逐渐减少,神经元活性有所提升。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编号 R-03 的恒河猴突然出现了运动协调障碍,走路时摇摇晃晃,像是喝醉了酒。mRI 显示,它的小脑区域出现了异常信号。
“是酶的副作用吗?” 凌霄看着扫描结果,心沉了下去。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苏芮立刻对 R-03 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包括腰椎穿刺和脑脊液分析。“不,” 她看着初步结果,眉头紧锁,“这不是酶的问题,是猴子本身就有潜在的小脑病变,可能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为了证实这一点,苏芮联系了基因测序公司,对所有实验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R-03 确实携带了一种与小脑共济失调相关的基因突变,而这种突变在普通恒河猴群体中的发生率不到 0.5%。
“这是个意外,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苏芮在实验室会议上说,“即使我们的酶是安全的,在临床应用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尤其是遗传背景。”
这次事件让凌霄和苏芮意识到,他们的研究不仅要关注酶的效果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到更复杂的个体因素。他们开始与遗传学家合作,试图找出可能影响酶疗效的基因变异,为将来的个体化治疗做准备。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又是一年秋天。当实验室窗外的树叶再次开始飘落时,他们的第四代酶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灵长类动物实验阶段。V4.0 版本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调节的剂量控制机制,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酶的活性。
“我们准备申请进行临床试验了,” 系主任在一次会议上说,“伦理委员会已经初步同意,但需要更多的安全性数据。” 他看着凌霄和苏芮,“你们还有什么顾虑吗?”
凌霄想起了那些在饲养笼里追逐打闹的小鼠,想起了眼神警惕的恒河猴,也想起了大学时解剖的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