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探子队伍的情况变得愈发复杂,问题也日益凸显。
彼时朱棣在外四处征战,每日都要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全身心都扑在战事上,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对探子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战事逐渐稳定下来,朱棣才惊觉探子这个机构已然发展到尾大不掉的程度。仔细一查,发现队伍里除了寥寥几个首领,其余大部分竟然都是其他官员安插进来的人手。这些官员打着为朱棣效力的旗号,实则是想借探子机构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扩充势力。
朱棣心里清楚,在当时局势还未完全稳固的情况下,这些官员的支持至关重要。若是贸然对这些安插进来的人员动手,极有可能引发官员们的不满和恐慌,进而影响到整个统治集团的稳定。权衡利弊之下,他只能暂时隐忍,任由探子机构这般混乱地发展着。
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朱棣下定决心要大力清理内部的蛀虫,整肃朝纲。探子机构里那些尸位素餐、吃干饭的家伙,自然也在他的清理名单之中。而且,由于这个机构长期以来混乱无序,人员关系错综复杂,若只是进行常规的调整和管理,不仅困难重重,效果也难以保证。朱棣思来想去,觉得重新设立一个全新的、更为高效纯粹的机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此一来,既能摆脱旧机构遗留的诸多问题,又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打造一支忠诚可靠、高效能的情报力量,为日后的统治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好了,不用说了!”眼见丘福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般,还在滔滔不绝地数落着探子的缺点,朱棣只感觉太阳穴处青筋直跳,一股无名之火在心头熊熊燃烧。再听下去,他真担心自己会忍不住动手。于是,他赶忙提高音量,大声开口将丘福的话打断。
这突如其来的一喊,犹如一道惊雷,让丘福话语猛地一顿。这时,他才如梦初醒般注意到朱棣的脸色已然铁青,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丘福顿时吓得脖子一缩,像只受惊的鹌鹑,小心翼翼地小声提醒朱棣:“王爷,是您让老臣实话实说的呀。”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蚋,带着一丝惶恐。
朱棣强忍着心头的怒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他没好气地说道:“我知道,你提这个干什么,本王还能因为这点小事就针对你吗?”尽管嘴上这么说,但语气中仍带着些许愠怒。
丘福听闻,在心里暗暗嘀咕:“那可不一定!”心中懊悔不已,都怪自己这张嘴,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这下可好,怕是惹得王爷心里不痛快了。想到这儿,他偷偷抬眼瞄了瞄朱棣,眼神中满是忐忑。
朱棣胸口剧烈起伏着,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情绪,调整好思绪后,他身体前倾,双臂有力地撑在桌子上,脸上神情格外严肃,缓缓开口道:“说正事吧,本王先跟你讲讲自己的想法。”
“原本呢,我是打算让探子迅速接手新城送来的这批资料。你也知道,如今局势复杂,这是个难得的契机。我想着能不能趁此机会,瞅准空当,尽快向南方朝廷有所动作,想办法把新城撤离后留下的人脉摊子重新衔接起来。”
朱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还是因为见识到了新城暗卫行事的严谨。就拿在南朝廷地盘开展工作来说,新城的暗卫每次行动前都会精心易容,与人交流时绝不会以本来面目示人。而且,还有不少暗卫一直佩戴着面具,始终在暗中开展工作,他们的身份极为隐蔽。朱棣琢磨着,对于这些岗位,完全可以安排自己的人去顶替。毕竟,送来的折子里面把每个暗卫周围的人物关系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只要自己的人戴上同样的面具,就能顺理成章地继续新城暗卫未竟的工作。
“只是,就如你刚才所言,本王辛辛苦苦培养的这些探子,实在是不堪大用。若真把他们派到南方朝廷那边去接手新城留下的摊子,本王实在是放心不下啊。”朱棣一边揉着眉心,一边忍不住自嘲地嗤笑一声,那笑容里满是无奈与失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