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觉得如释重负,仿佛身上的重担一下子卸了下来。他们赶忙整齐划一地行礼,口中说道:“王爷慢走。”行礼过后,便立马三两结伴,转身匆匆离去。有的书生还忍不住轻轻呼出一口气,脸上的紧张神色逐渐消散,一边走,一边还小声地讨论着刚刚发生的事情。
待众人渐渐散去,朱棣和徐妙云便继续朝着城主府的方向赶路。然而,一路上朱棣的脸色愈发阴沉,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布满了阴霾。这皆因周围百姓们交头接耳的内容,句句都如针一般扎在他的心上,尽是些拐弯抹角诋毁他的坏话。
那些传言大致意思是说朱棣仗着权势,强行霸占新城。这样的言论钻进朱棣的耳朵里,让他心中的怒火蹭蹭往上冒。可他空有满腔怒气,却无处发泄。原因在于,这些言论都是新城百姓私下里的讨论,并没有形成公开的、大规模的声讨。而且,在百姓们讨论之时,一旁还有新城官方人员站出来,竭力为朱棣辩解,试图澄清事实。
只是,令人无奈的是,即便新城官方人员苦口婆心地解释,百姓们依旧充耳不闻,根本不相信这些说辞。他们似乎只坚信自己心中认定的猜想,嘴上敷衍地应着“不再乱说”,可一转身,又继续和其他百姓凑在一起,埋怨起朱棣来。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着实感到无计可施。他能怪谁呢?怪朱高煦吗?可仔细想想,朱高煦并没有在明面上说过什么不利于他的话,甚至还尽可能地吩咐新城官方人员为他朱棣美言几句。那怪百姓吗?所谓法不责众,这些百姓们即将跟随朱高煦背井离乡,心中积攒些怨气也实属正常。倘若朱棣这时候为了平息传言,抓几个百姓当作典型来处置,他心里清楚,这非但不会改善局面,反而会让新城百姓对他的印象变得更差。
朱棣沉着一张脸,面色黑得如同锅底,刚刚因得到人才而涌起的兴奋之情,此刻已荡然无存,仿佛从未有过。他嘴里不停地低声嘀咕着,骂道:“刁民,一群刁民!”那声音虽不大,但其中的愤怒与不满却清晰可闻,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一直默默跟在一旁的徐妙云听到朱棣的这般嘀咕,差点就笑出声来。她太了解朱棣了,以他那有些小心眼的性子,现在有气却又无处发泄,憋在心里的滋味,想想都知道有多难受。不过,徐妙云并没有出言劝解朱棣。毕竟,即便朱棣从未当面向朱高煦表露过类似的心思,可她心里清楚,朱棣曾经确实动过收回新城的念头,从这一点来说,新城百姓说他的坏话,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徐妙云没有理会朱棣那张阴沉得仿佛要滴出水来的脸颊,脚步轻快地走到了前面。她身姿优雅,步伐从容,没过多长时间,就率先赶到了新城城主府。
而陆青叶、傅雨兰和任果三人,早已在城主府等候多时了。她们早就听说朱棣夫妇进了城,本想着对方应该很快就会过来,所以早早便在此处等待。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将近半个时辰。不过,陆青叶几人倒也没有因此而不耐烦。毕竟,朱棣夫妇并没有特意要求她们在此等候,她们只是出于礼数,主动前来迎接罢了。三人静静地站在城主府的大门前,神色平静,偶尔低声交谈几句,耐心地等待着朱棣夫妇的到来。
除了陆青叶、傅雨兰和任果这三个女人之外,还有两个年纪稍大些的孩子跟在她们身边。毕竟,她们几个女人心里清楚,面对朱棣这样身份地位的人,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话题才合适。思来想去,便把孩子带来了,想着让朱棣去陪陪自己的孙子,逗逗孩子,这样气氛或许能轻松些。
陆青叶三人远远地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徐妙云,脸上立刻绽放出微笑,随即拉着孩子缓缓靠近。
与此同时,徐妙云也注意到了陆青叶几人。看到她们等候多时的模样,徐妙云心中不禁有些讶然。她下意识地拽了拽身后还沉着脸的朱棣,而后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青叶,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来了呀?是不是等了很久了吧?”徐妙云还是一如既往地温柔,一见面,脸上就露出略带歉意的微笑,关切地问道。
傅雨兰向来反应敏捷,而且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最为擅长。她立马接过话茬,笑着说道:“娘,您太客气了。我们也是刚刚才得知您二位进城的消息,心里还担心赶不上迎接,失了礼数呢。没想到时间刚刚好,这不,刚带着孩子出门,就看到您二位了。”
朱棣只是对几人淡淡地应了一声,心里也明白自己此刻该扮演的角色。他朝着徐妙云使了两个眼色之后,脸上瞬间换上爽朗的笑容,大步朝着自己的两个孙子走过去,一边伸手作势要抱,一边亲切地问道:
“乖孙子,想爷爷了没有?”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