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30年不上朝 > 第478章 外强中干

第478章 外强中干(1/2)

    京营5000人马一路向北,沿途的景象,却透着不同寻常的空旷。

    采石矶,历来是长江水路咽喉的渡口竟也空无一人。

    江风卷着水汽掠过空荡荡的码头,远处的水鸟落在无人看管的渔网上,啄食着网眼里残留的小鱼,一派死寂。

    再往前,江宁镇的城门大开着,城中空无一人。

    按沿途抓到的几个老弱所述,城中的贼兵早在三日前就裹挟着百姓往南京去。

    刘宗敏要的,是把所有能喘气的都赶到大营里,用人数堆出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

    张同敞看着沿途空荡的村镇:

    张同敞望着车辙纵横的路面,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记里,还沾着从各村镇带来的泥土,显然是大队人马经过时留下的。

    他勒住马,目光扫过空荡的镇口牌坊,牌坊上 “江宁古镇” 的匾额被劈了一刀,露出里面的木茬,想来是闯军撤离时泄愤所为。

    “各城各镇各村都空着。” 张同敞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凝重,又有几分了然,“所有分散的兵力都收回去了,连采石矶、江宁镇这些扼守水陆要道的据点都弃了。看来闯贼是铁了心要在南京城下决战。”

    崇祯策马而行,心道:

    “按情报上说的,闯贼新军足有50万,这些人里有降兵、有壮丁、有强征的农夫,良莠不齐;

    若是再加上被裹挟的百姓,那便是一两百万人的规模。

    真如果在百万级别的人堆里施展几次黑风,江南的百姓必然对 “真武大帝显灵” 深信不疑。

    到那时,各州各县自发修建庙宇,香火缭绕中,民心所向,比任何刀剑都管用。

    嘿,不错!”

    ……

    又行了一个时辰,前方扬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翻身下马,报道:

    “陛下,贼军在牛首山竖起木墙,扎下大营,还挖了壕沟、设置了鹿角拒马。

    吾小队靠近侦查时,被贼军游骑发现,双方交手数次。

    那些贼兵倒是悍勇,只是装备杂乱,弓箭的射程也不及我军。几番试探后,他们便退回牛首山大营,不再追击了。”

    崇祯在马上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牛首山的方向:

    “不必与贼军纠缠,探明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通道即可,务必保全自身。”

    “遵旨。” 斥侯再次叩首,翻身上马,马蹄声很快消失在前方的林道里。

    张同敞在一旁看着斥候远去的方向,心里暗自盘算:牛首山地势险要,闯军在此布防,显然是想依托地利拖延时日。只是不知刘宗敏的主力究竟藏在何处,是真要据守,还是另有埋伏?

    ……

    翌日午后。

    京营五千人马如一条赤色长龙,不急不缓地向前推进。

    行至一处高坡时,前方的了望兵传来讯息:已抵牛首山西南二十里。

    崇祯勒住马,接过亲兵递来的地图,手指在图上的牛首山位置轻轻点了点。图上标注着山脉走向、河流分布,甚至连几处隐蔽的山道都有标记

    他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影:

    “传令下去,在此处扎营。环绕水源构筑营垒,派探马四出警戒。”

    “遵令!” 中军将领高声应和,令旗挥动间,五千人马迅速分散开来,有条不紊地开始搭建营帐、挖掘壕沟,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没有丝毫忙乱。

    ……

    日落日升,又至天明。

    晨光刚染红东方的天际,京营便已拔营启程。

    这一次,队伍行进得更慢,前锋的刀盾手时刻保持戒备,火铳手的手指搭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行至牛首山贼军大营西南侧五里处,一座废弃的村落出现在眼前。

    村落里的房屋早已空荡,院墙坍塌了大半,却正好可以作为临时的营盘依托。

    崇祯看了看地形,背靠小山,前有开阔地,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小溪,取水方便且易布置防御工事。

    “就在这里扎营。” 他再次下令。

    张同敞跟着勒马,心里渐渐明白了崇祯的用意:不急不躁,步步为营,既不主动挑衅,也不暴露破绽,这是在以静制动,逼着刘宗敏先沉不住气。

    他望着远处的闯军大营,忽然觉得这场仗的胜负,或许从扎营的这一刻起,就已注定。

    京营士兵再次忙碌起来,拆毁废弃的房屋取木料,用泥土加固营墙,一切都在沉默而高效地进行着。

    远处的牛首山上,隐约有闯军的哨兵在了望,却始终没有动静, 一场无声的较量,已在这五里之遥的距离间悄然展开。

    一个半时辰后。

    将士们搭建起三丈高的了望塔。

    身由粗壮的松木拼接而成,每一层都铺着厚实的木板,四周还捆扎着防护的藤牌。塔顶上悬着一面明黄色的小旗,在风里猎猎作响,老远就能瞧见。

    崇祯拾级而上,登上塔顶,到了塔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