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接过圣旨,心头一沉。以目前产能,两个月能造出一百支迅雷铳就不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传旨官擦了擦汗,压低声音道:"叶大人,北燕使团半月后到访,兵部意思...让他们见识见识新式火器。"
叶明会意地点点头,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塞过去:"公公远来辛苦,不知北境战况如何?"
"唉,别提了。"传旨官凑近耳语,"镇北王在雁门关外吃了败仗,折了三千兵马。那些北燕蛮子不知从哪弄来的重甲骑兵,刀枪不入啊!"
叶明心头一震——顾长青用兵如神,竟会吃这么大亏?
送走传旨官,叶明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到知府衙门议事。大堂内,工匠头目、书院学子、衙署属官济济一堂,气氛凝重。
"诸位都听到了,朝廷限期两月,要三百支迅雷铳。"叶明环视众人,"以我们现在的产能,远远不够。"
工头老赵愁眉苦脸:"大人,不是小的们不尽力。那青铜配方材料金贵,周老铜匠日夜赶工也供不上啊。"
沈清也站起来:"硝石提纯速度太慢,按现在的'冰镇法',两个月最多产出够一百五十支铳用的火药。"
叶明在案前来回踱步,突然停下:"三个问题——材料、硝石、产能。我们分头解决。"
他指向老赵:"你带人试验其他金属配方,看能否找到替代材料。"转向沈清:"硝石提纯必须改进工艺,放弃'冰镇法',找更高效的办法。"
最后看向陈瑜:"你去周边州县收购所有能用的铜铁,再招募五十名可靠工匠。"
众人领命而去,叶明独坐堂上,盯着案上的迅雷铳出神。这支样品已经过三十次试射,依然完好如初,证明设计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大规模生产?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