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请看,这是老朽新发现的配方。"老铜匠从炉中舀出一勺铜水,倒入模具,"掺了些许本地铁矿,再加点石灰去杂质,成本降了三成,韧性反倒更好。"
冷却后的金属锭呈现出奇特的青灰色,比纯青铜更显质朴。叶明掂了掂分量:"比重轻了些?"
"轻了一成半,但硬度相当。"老铜匠骄傲地说,"老朽试过了,做枪管完全够用,就是寿命可能短些。"
叶明眼前一亮:"能用多久?"
"打个两三百发没问题,再多了内膛就会磨损。"
"足够了!"叶明拍案而起,"战场上火铳能发射三十次就是大幸。立刻按新配方投产!"
材料问题有了眉目,叶明马不停蹄赶往城东的硝田。烈日下,一排排茅草棚下的浅池泛着刺鼻的气味,工人们正忙着翻动池中的混合物。
沈清蹲在试验池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结晶情况,连叶明走近都没察觉。
"有进展吗?"
沈清吓了一跳,随即兴奋地拉着叶明蹲下:"大人您看!这池子朝阳,白天温度高,夜里又凉得快,结晶反而比冰镇法的更纯!"
叶明仔细查看池边析出的白色晶体,确实比之前见过的更加晶莹剔透。他若有所思:"你是说...温差?"
"对!"沈清激动地比划着,"我发现硝石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很大。白天高温溶解杂质,夜里快速冷却,硝石优先结晶出来!"
叶明脑中闪过大学化学课的片段——重结晶提纯原理!他猛地站起身:"立刻扩大试验!建二十个浅池,一半朝阳一半背阴,记录每池的温度变化和结晶纯度!"
"已经安排了!"沈清指向远处,"那边新建的十组池子,每组温度控制都不一样。"
叶明赞赏地拍拍沈清肩膀:"好样的!若此法可行,产量能翻几番?"
沈清掰着手指算了算:"若全部改用'温差法',再优化流程...两个月产出三百支铳用的硝石不成问题!"
---
材料与硝石两大难题相继突破,剩下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叶明整日泡在工坊区,亲自指导工匠们改进每一个生产环节。
水力锻锤旁,叶明设计了一套简易模具,使枪管初锻形状更加规整,减少了后续加工量;火药作坊里,他借鉴现代流水线理念,将配料、混合、压制、颗粒化工序分开,效率提高了三倍。
最关键的突破是在颗粒火药生产上。传统方法是将湿火药团手工过筛,既费时又不均匀。叶明苦思冥想后,画出了一台奇怪装置的草图。
"这是...自动筛子?"老赵挠着头,看不懂那些齿轮和筛网的组合。
"不止是筛子。"叶明指着图纸解释,"水轮带动这个偏心轮,让筛网不断震动,湿火药从上方漏斗落下,自动完成筛分。"
三天后,第一台"水力筛药机"研制成功。当均匀的药粒如细雨般从出口倾泻而下时,围观工匠们发出阵阵惊叹。
"神了!"老赵捧起一把药粒,"大小几乎一模一样!"
叶明没有停步,又设计出"颗粒压制器",用螺杆机构将混合好的火药压制成均匀的小圆柱,再切分成颗粒。这两台机器使火药质量稳定性大幅提升,哑火率降到了二十分之一以下。
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迅雷铳的产量稳步上升。
到第六十天清晨,第三百支迅雷铳终于组装完成,整齐排列在校场仓库中。
叶明抚摸着最后一批成品,眼眶微微发热。两个月来,他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工坊区灯火通明昼夜不息,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
"大人,北燕使团已到三十里外。"陈瑜匆匆赶来报告,"顾将军派人来说,使团中有北燕大将军赫连勃勃的亲弟弟,要特别'关照'。"
叶明冷笑一声:"正好用他们试试新家伙的威力。传令,把所有破虏炮拉到北校场,准备'欢迎仪式'!"
---
北校场依山而建,地势险要。二十门新式破虏炮沿着山坡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指向远处的靶山。三百名精锐火枪手列成三排,每人腰间都别着两支迅雷铳。
叶明与顾慎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远处尘土飞扬——北燕使团的队伍正缓缓驶来。
"老叶,听说赫连勃勃那弟弟是个狂人,在战场上生吃过人心。"顾慎低声道,"今日可得给他个下马威。"
叶明点点头,转向传令兵:"通知各炮位,按第三方案准备。"
使团队伍渐近,为首的北燕贵族身材魁梧,满脸横肉,果然一副凶悍模样。
叶明注意到他身后几个随从正偷偷打量校场上的火器,眼中闪着贪婪的光。
"安阳知府叶明,恭迎各位使节。"叶明拱手行礼,礼节周到却不失威严。
那北燕贵族冷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