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前面就是安阳地界了!"陈瑜在车外兴奋地喊道。
叶明掀开车帘,远处熟悉的城墙轮廓渐渐清晰。忽然,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正是顾慎。
"老叶!"顾慎勒住马缰,"你可算回来了!"
叶明注意到他腰间配着御赐金刀:"升官了?"
顾慎咧嘴一笑:"皇上封我当安阳总兵,专管边务。"压低声音道,"还让我盯着点新任知府..."
"新任知府是?"
"你猜不到——周明德!"
叶明心头一松。周明德是安阳新政的见证者,由他接任再合适不过。
####
城门口,欢迎场面出乎意料。没有锣鼓喧天,只有书院师生和百姓们静静等候。最前面站着个小身影——是那个总送甘薯饼的丫头,手里捧着个热气腾腾的布包。
"大人,吃饼!"丫头踮着脚递上布包,"我娘新做的,加了蜂蜜!"
叶明接过饼咬了一口,甜香满溢。抬眼望去,张允、王寡妇、老道、乌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让他心头温热。
"大人,"陈瑜小声道,"朱知府...不,朱勉那厮还关在大牢里,等您发落。"
叶明摆摆手:"交给周大人按律处置便是。"
正说着,一队异域装扮的商人挤到前面:"叶大人!我们,佛郎机,来学瓷器!"
原来新帝登基后,立即解除了海禁。这些佛郎机人是第一批合法入境的外商!
"好说。"叶明笑道,"不过得用你们的航海技术来换。"
####
衙门后院,那棵梨树已经冒出新芽。叶明站在树下,听陈瑜汇报这几个月的要务。
"...书院新增三百学子,其中五十人是番邦来的;玻璃作坊开始量产,订单排到半年后;甘薯粉卖到了江南..."
正说着,其其格飞奔进来:"大人!皇上派人送匾额来了!"
众人急忙迎出去,只见四个锦衣卫抬着块鎏金大匾,上书"天下第一府"五个大字,落款是永昌帝御笔!
"这..."叶明一时语塞。
为首的锦衣卫千户笑道:"叶大人,皇上说了,安阳虽非京城,却是新政之源。这匾,您当之无愧!"
匾额挂上府衙大门的那一刻,全城百姓欢呼雷动。叶明却注意到人群中有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捧着《安阳商报》激烈讨论。
"那是..."
"新成立的'格物社'。"陈瑜解释,"专门研究番邦传来的学问。"
叶明走近一听,他们竟在讨论佛郎机人说的"地圆说"!
"荒唐!"一个老秀才吹胡子瞪眼,"天圆地方,自古皆然!"
"可佛郎机人的海图确实画成圆形..."年轻学子据理力争。
叶明不禁莞尔。这种争论,在十年前的安阳是不可想象的。
####
三月春耕,叶明照例下乡巡视。周家村的梯田上,新式水车哗啦啦地转着。周小虎如今当了里正,正带着村民试种从江南引进的稻种。
"大人,这稻子耐寒,说不定能在北境推广!"
叶明蹲下身查看稻苗长势:"好苗子!等收获后,分些种子给黑狼部试试。"
正说着,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队车马缓缓驶来,打头的马车上插着"泉州海氏"的旗子。
"海澄?"叶明认出了那个曾写《海贸利弊考》的书生。
海澄跳下车,激动地行礼:"学生奉旨组建'安阳海贸司',特来向大人请教!"
原来新帝批准了安阳作为北境首个通商口岸,而海澄因其家学渊源,被破格提拔!
"好!"叶明拍板,"先在城南设码头,再..."
话没说完,远处跑来个小丫头:"大人!我娘让我问,海商老爷们吃不吃甘薯饼?"
众人大笑。海澄认真道:"不但要吃,还要卖到海外去!"
端午这天,安阳城举办了前所未有的"万货会"。
中原的丝绸、波斯的玻璃、佛郎机的自鸣钟...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十里长街。
最热闹的要数书院展区——沈清团队展示了最新改良的"风力水车",草原学子带来了"便携帐篷",连那小丫头都摆了个摊,卖她娘做的各色甘薯点心!
叶明正在巡视,忽见一队禁军护送着辆朴素马车驶来。车帘掀起,永昌帝李君泽微笑着走下来!
"陛..."叶明刚要开口,皇帝便迅速地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说道:"嘘。"接着,皇帝摆了摆手,压低声音继续说道:"朕此次乃是微服私访,切莫声张。"
于是,君臣二人就这样漫步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街市之上。皇帝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