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并未久留,待为众人指点迷津后,便深深看了一眼端坐中央、佛光恢弘的如来,
身影便如同投入水中的古月,缓缓消散在灵山的无量光海之中,只留下那意味深长的警醒与一种无形的压力。
众佛、菩萨、罗汉、金刚齐齐躬身,口诵佛号,声震寰宇:
“恭送世尊!世尊慈悲,功德无量!”
如来佛祖端坐九品莲台之上,看着世尊离去的方向;
在那眼眸最深处,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疲惫与复杂情绪,一闪而逝。
那并非因为处理金蝉子破戒之事耗费了多少心力,而是一种……一种源自遥远过去,却与当下境遇何其相似的压抑感。
“唉……”
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在如来心神深处响起。
刹那间,如来恍惚了。
此刻的如来仿佛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佛祖,而是回到了无数元会之前,那个碧游宫中,身为截教首徒多宝道人的时代。
那时,他亦是师尊通天教主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截教事务,多由他执掌。
可偏偏,有一位女仙,无论道行、威望、乃至在师尊心中的分量,都隐隐压他一头。
金灵圣母!
如同皓月当空,其光芒让他这“首徒”之名,总显得有些黯淡。
她并非首徒,却胜似首徒。
其无需争权,存在本身,就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笼罩在他的头顶。
许多重大决策,师尊通天教主往往会征询金灵的意见;
教中事务,金灵一开口,往往比他的法令更得人心。
他虽为首席,却永远活在她的阴影之下,那种有力难施、处处受着无形制约的憋闷与“心累”,
是他封神之战前漫长岁月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可如今…
这感觉何其相似!
他如今是佛祖如来,是三界公认的释教之主。
自其执掌灵山,统御佛门以来,佛法昌盛,秩序井然。
世尊将衣钵传于他,却依旧在幕后,
其智慧、其境界、其威严,如同无形的枷锁,始终笼罩着他。
世尊留下的法统、其暗藏的后手、其深不可测的修为,都像一把悬于顶门的利剑,让他无法真正地、彻底地放松掌控。
如来明白,看似退隐的“世尊”,其影响力依旧如同无形的蛛网,遍布佛门的每一个角落。
今日之事,看似是他如来决断。
可这整个佛门的体系,这应对危机的手段,依然在按照世尊设定的轨迹前行,
如来如同一个最杰出的执行者,而非真正的、独一无二的创造者。
前世,是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
今生,是如来佛祖与世尊闻来。
历史的阴影,仿佛一个恶意的轮回,以不同的面貌,再次笼罩了他。
如来依旧是那个看似至高无上,实则仍需顾忌、仍需权衡、仍需活在他人阴影下的…“首徒”。
一股深沉的、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如来心头。
纵有无边法力,统御三界佛土,却依旧难逃这冥冥之中的掣肘与比较。
这种“心累”,远比应对魔罗的阴谋更加耗费他的心神。
如来微微阖上眼帘,将那丝不该存在的忌惮与疲惫深深压下,再睁开时,已只剩下纯粹佛性的光辉与决断。
“无论如何,”
如来于心中默念,声音只有自己可闻,
“佛门必须稳固,取经必须继续。纵有阴影相随,吾亦当为现世之尊。”
如来面色无波,宏大法音再次响彻大雷音寺,迅速将策略落实为具体行动:
“观音尊者,速率八部天龙,于灵山四方诵念 《清净法身陀罗尼》、《无垢光如来心印密咒》 ,此二经专擅净化杂念、安定心神,尤善处理记忆尘垢!汇聚我灵山无上佛光,遥注地藏尊者,助其行封印引导之功!”
“文殊、普贤二位尊者!烦请运转大智慧、大行愿力,稳固西梁国周遭时空经纬,防止封印记忆、引导魂魄之时,幽冥法则与现世边界产生剧烈动荡,波及阳世生灵,亦防有心之辈窥探干扰!”
“其余诸圣,各归其位,运转周身法力,口诵真言,心念地藏,助尊者成此 ‘润物无声’之无量功德!”
“谨遵法旨!”
灵山之上,佛号震天,无量佛光开始汇聚,如同金色的海洋,汹涌澎湃。
下一刻,地藏王菩萨的法身自灵山消失,直接显化于西梁女国上空!
其现出巨大法相,头顶毗卢冠,身披袈裟,一手持锡杖,一手托如意宝珠,座下神兽“谛听”洞察万物。
无尽的金光自其体内爆发,如同旭日坠落,瞬间将整个女儿国笼罩!
“南无阿弥陀佛…”
宏大的佛号与诵经